[走向未来]现在,长春人文学院已完成了转设,成为独立的民办大学。长春人文学院的福祉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经成为长春人文学院的办学特色。人们常说,过去的辉煌如果没有今天的续写将暗淡无光。近段时间,我正在深入思考学校的未来发展问题。对此,我已经形成了如下一些想法:
1.将福祉专业建设作为长春人文学院的办学特色,以此为中国未来的老年福祉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要让长春人文学院成为中国福祉人才教育的重要平台,我的目标是把长春人文学院办成一所国内外知名的福祉大学。
2.围绕建设福祉大学这一目标,我将进一步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福祉与艺术、福祉与人工智能、福祉与经济、福祉与法学、福祉与教育等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打造中国特色的福祉学科,为中国未来的老年、儿童福祉事业培养复合型人才。
3.学校在贯彻“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要把培育“福祉精神”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所谓福祉精神,就是一种人性的关爱精神、社会援助精神、敬老爱幼精神、扶危济困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目前被物化、弱化了的人文精神,是需要大力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此,我将把长春人文学院办成传播中国传统的“敬老孝老”文化的教育基地。
中国有句老话:“扶老养老传家久,尊老敬老世泽长。”每个人都会步入老年,都希望得到社会的关爱、子女的孝敬,都希望得到心灵的慰藉和幸福的陪伴,这就需要社会将传统的“孝”文化发扬光大,需要培养青年一代的仁爱之心,这就是所谓的“德性”。基于这样的目标,我将在未来的办学中大力传播中国文化精神,将福祉精神的培育,落实到人文学院的教育教学之中,贯彻到师资队伍建设之中,体现在学校管理的考核标准之中,打造长春人文学院浓厚的福祉文化氛围,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福祉事业人才。(董事长 穆树源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