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光伏行业整合与洗牌加速。PV InfoLink公布的2021上半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显示,晶科已降至第四位,隆基自2020年以来取代晶科位列第一。
在硅料涨价背景下,晶科亦积极加强与上游企业合作以锁定硅料。
2月,晶科能源控股宣布与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600438.SH)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年产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硅片项目,并开展更为广泛的产业链合作。
6月下旬,晶科能源控股宣布控股子公司上饶市晶科能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拟出资货币资金3.15亿元,对新特能源(1799.HK)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增资扩股,用于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绿色能源循环经济项目的建设。增资完成后上饶晶科将持有内蒙古新特9%股权。
陈康平就上述对新特能源子公司增资表示,相信此次增资入股是保障未来硅料供应和缓解可能的产业链波动的明智选择。
晶科科技主板上市后业绩下滑 提“轻资产”战略将加大运维业务
晶科能源的间接控股股东为美股上市公司晶科能源控股,李仙德与其兄李仙华、内弟陈康平合计间接持有晶科能源控股18.16%的表决权,为晶科能源的实际控制人。
除二哥李仙华外,李仙德的大哥李仙寿亦从事光伏行业,掌有从事光伏电站建设、运营业务的纽交所上市公司瑞能新能源(SOL.N)。
李仙德为晶科系创始人。公开履历显示,李仙德出生于1975年,2001年起曾先后就职于浙江快达公司、玉环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和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即现在的瑞能新能源),后在2006年与李仙华、陈康平共同创立晶科。2010年,晶科能源控股赴美上市。
2011年后,在全球光伏发电需求增速放缓、欧美国家启动“双反”调查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光伏企业遇挫,陷入阶段性产能过剩,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行业进入低谷期。随着国家提出光伏行业发展目标及配套政策出炉,国内光伏企业进入回暖发展阶段,此前在境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开启“回A潮”,晶澳科技、天合光能等先后完成私有化退市,登陆国内资本市场。
晶科则稍迟一步。2020年5月,晶科分拆旗下晶科科技(601778.SH)赴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民营光伏电站第一股”,募集资金25.98亿元。晶科能源控股则继续维持美股上市公司地位。
晶科科技成立于2011年,主营业务主要分为光伏电站运营和光伏电站EPC两大板块。截至2021年6月末, 晶科科技持有各类光伏电站共330座,总装机容量约2955.90MW,今年上半年晶科科技共完成发电量约17.08亿千瓦时。
不过登陆A股后,晶科科技业绩不甚理想。2020年度,晶科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5.88亿元,同比下滑32.88%;归母净利润为4.76亿元,同比下降34.20%,晶科科技称,受疫情影响,公司光伏电站EPC业务受订单获取、施工进度及并网时间延迟,EPC业务收入同比出现较大程度下滑,导致业绩下降。
最新的2021年中报显示,晶科科技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81亿元,同比微增;归母净利润为1.70亿元,同比下滑21.55%,业绩下滑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晶科科技平价及竞价项目陆续并网,补贴项目出售导致的发电业务毛利下降所致。
今年年初,晶科科技提出“轻资产”运营战略,称将加速独立运维业务,加大对外代维业务规模,提升运维业务收入占比,同时将继续加强存量电站管理,提升平价电站项目比例,持续优化自持电站的结构和收益水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联系邮箱:zhuyueyi@xjb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