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杀毒软件之于电脑,起到的是保驾护航的作用。
而提起杀毒软件,不可不提的是瑞星,相信大家都对它那只可爱的小狮子有深刻印象。作为杀毒软件老大哥,其最鼎盛时期,一年能卖出7个亿,占据着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只可惜好景不长,就是这样一位曾经叱咤江湖的王者,如今已经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那么,从书写传奇到如今少人问津,瑞星到底做错了什么?
始于1991
和大多数企业相似,衰败始于鼎盛。
把时间倒退回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内软件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电脑杀毒安全方面,仍然处于一片草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1年之时,一位名叫王莘的年轻人创立一家公司,名字就是叫做“瑞星”。当时杀毒软件还没有诞生,防止电脑病毒主要依靠是一种叫 “ 防病毒卡 ” 的硬件。所以在创业初期,瑞星主要是研发防病毒卡。
当然,瑞星的速度很快,1991年11月,瑞星防病毒卡Ⅰ开发成功,并上市销售。到了1992年底,瑞星依靠这款产品在100多家厂商中杀出重围,占据着大量的市场份额。尽管那时候电脑并不没有完全飞入千家万户,但防病毒卡Ⅰ的初露头角已经为瑞星打响了名声。
真正把其推上顶峰的,是在1998年。
那时候国内四大门户网站已经诞生,人们网上冲浪的乐趣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一个叫宏病毒的玩意也开始在国内肆虐。针对此情况,瑞星马上推出了瑞星杀毒软件迅速清除宏病毒。
1999年,CIH病毒大爆发,瑞星迅速推出相应的杀毒软件和工具,成为国内第一家解决CIH病毒的杀毒软件公司。到了1999年7月,瑞星杀病毒软件月销量突破10万套,全国销量第一。
很明显,这两次战役过后,奠定了瑞星在杀毒市场的江湖地位。随后瑞星处于一路高歌的姿态,甚至可以说只要买电脑的,没有不知道它的。一直到2003年为止,瑞星都占据着市场80%的市场份额,年销量一度达到7个亿。
但也是从2003年开始,瑞星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瑞星到底做错了什么?
瑞星这风风雨雨二十几年,不可不提的便是创始人王莘与总工程师刘旭之间的摩擦。
那一年,金山搞WPS被微软打败之后,早就已经把重点放在了杀毒软件市场,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金山毒霸推出降价策略。针对这一打法,这对并肩作战的好兄弟产生了分歧,王莘主导降价策略,刘旭主导技术取胜。
最终瑞星虽然选择了刘旭的方法,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公司连着4个月亏损,本来要上市的计划也被搁浅。
由此,兄弟二人间隙加深。
2003年,刘旭离开公司创立了公司,搞出了一款叫“微点”的防病毒软件,可主动防御病毒。无形之中,也与瑞星形成了竞争关系。而离开刘旭的瑞星,则是走上了重推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