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平安这家综合金融机构所独有的战略优势。
我们很多企业家,把战略设为明年业绩增加30%,收入提高50%。
这些不是战略。
战略是布局、摆闲子,是用30%的精力去做与现在业务、业绩关系不大,但是未来有用的事。
这才是战略。
这就是我对平安银行的第一点感悟:战略得当。
— 2 —
用对人才
第二点感悟,是他们用对人才。
确实,一个优秀人才对一家公司太重要了。万事都需要人来做,人不对的话,战略再对都没用。
那平安银行是如何用人的呢?
第一、科技银行,一定要用科技人才。
就比如主导平安“互联网 金融”战略的蔡新发,他就是平安重用的科技人才。
在加入平安之前,蔡新发在美国硅谷工作13年,曾担任eBay美国总部首席工程师。
2011年回国,历任PPTV高级总监、携程酒店事业部首席技术官。
从履历就可以看出,蔡新发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互联网人才。
在我这次受邀交流中,正好也有机会和蔡行做了面对面交流沟通。
针对平安银行转型是否对标招商银行,他说,
我们不要对标招行。
因为招行已经是零售银行的巨头,我们用它的打法,肯定不会走到它的位置。
所以,做零售银行,我们要用全新的方法来做这件事。
再比如针对效率问题,他说,
从企业效率角度来说,相对于优秀互联网行业,今天的传统金融的效率只能打30分。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机构在美国没有流行起来,不是他们不参与,是因为他们原先的金融服务已经很方便了。
但,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我们现在服务的效率只有30分的话。
那我们,金融行业其实就有太多的事是可以做、可以提高、可以进步。
作为一位传统银行从业者,蔡行能这样说,坦诚指出传统金融的效率、服务质量问题。
这可能和他在美国硅谷、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很久,有很大关系。
为蔡行点赞。
平安银行因为有了蔡行这样的科技人才,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科技水平,还因此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外部视角。
这个视角是那些一直在传统金融打拼起来的人很不容易获得的视角。
非常珍贵。
所以,平安用的第一种人,就是像蔡新发这样的科技人才。
— —
第二、金融业就要用金融业最好的人才,用行业精英级别的人才。
比如,张慎,现任平安银行零售风险总监,兼零售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在加盟平安银行之前,他曾任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国际部信用审批及客户发展副总裁、美国中小企业部风险决策副总裁。
美国运通公司,创立于1850年,在信用卡、旅行支票、旅游、财务计划及国际银行业占领先地位。
所以说,像张慎这样的,在同行业、华尔街等顶级的金融机构有相当深厚经验的行业精英人才,是平安用的第二种人才。
— —
第三,善用平安的综合金融人才。
什么是平安综合金融人才?
就是那些在平安多个板块中历练过的人才。
就比如,平安银行的董事长谢永林,1994年加入平安后,在平安产险、平安寿险、平安证券等板块都有磨炼。
这样的人才,能深刻理解平安的组织文化,更好地融入集团,与矩阵中的其他板块业务更好地协同、联动。
— —
以上,就是平安银行用的三种人:科技人才、行业精英、综合金融人才。
这就是我对平安银行的第二点感悟:用对人才。
— 3 —
科技务实
第三点感悟,是他们科技务实。
什么叫科技务实?
因为科技是我们实现战略目标的工具,所以把科技用在提高企业效率,增加用户体验上面,就是科技务实。
那,平安银行是怎么做到科技务实的呢?
平安的同学跟我说,他们内部有个“四化”的打法,很有意思。
哪四化?数据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综合化服务,生态化发展。
数据化经营:AI赋能业务升级,数据驱动管理与风控;
线上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