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播渠道上选择了微博和视频号。3月7日微博官号首推广告后,三联生活周刊以及众多微博大V纷纷转发,助推热潮。视频号上,中国妇女报官号的发布也掀起了不少轰动。
第三是不忽视男性消费群体。
其它在妇女节发布广告的品牌都纷纷选择了“尊重女性”的广告主题,如小红书的《致敬了不起的她》、Libresse卫生巾的《月经,需要隐藏吗?》。
而珀莱雅则选择更开阔的视野,在质疑对女性的偏见的同时质疑了种种对男性的偏见,如“男人不能哭”、“跳芭蕾舞的男生娘娘腔”等。
这或与其较高的男性占比有关。珀莱雅的男性消费者占30%左右,比其它化妆品品牌要多的多。
营销之路能走多远
化妆品行业常见的护城河是品牌和转换成本。转换成本是大品牌的优势,这是因为在挑选化妆品时,费时费力、风险高,没人愿意拿自己的脸当化学品实验田。
所以当挑选到适合自己的品牌之后,品牌忠诚度就会形成。
但作为定位中低端的珀莱雅而言,用户转向中高端品牌的成本极低,所以消费升级之下,珀莱雅很难留存住有价值的用户。可以说珀莱雅没有明显的护城河。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一家没有明显护城河的企业却在资本市场上吸引了投资者的青睐,自2018年起,珀莱雅的股价一路攀升,中间虽有起伏,但依然超过上海家化、丸美股份、御家汇等同行成为了资本市场美妆第一股。
这说明市场是认可珀莱雅的营销逻辑的,这是一个值得仔细品味的现象。
这是因为就行业特性而言,高毛利 高费用率,是美妆行业的典型特征,相对于其他行业,这种特征甚至到了畸形的地步。
化妆品龙头企业欧莱雅集团的营销费用率高达30%,雅诗兰黛集团在这一指标上,同样保持在25%到26%左右。
在行业观察家的评述中,常将这二者的行业地位与其高昂的营销费加以关联。这说明营销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家美妆公司的好坏。
这种现象注定了一个结果,美妆行业的竞争是由渠道把控和营销效果决定的。而珀莱雅对于这一切心知肚明,因此才会不遗余力地在营销上大笔投入。
造成这个怪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护肤品是个人主观体验决定消费的品类,几百元和几千元的面霜都有大批拥护者和吐槽者,这就给了营销发挥的空间。
而爱美是又人的天性,这使得美妆天生是一个优良的长期赛道。在这条赛道上,珀莱雅的大力营销,让公司进入了高速增长的发展状态。
对于一家连年增长的公司而言,许多问题都可以暂时被掩盖。但当它降速甚至停下来的时候,就需要去解决这些遗留问题了。
产品投入其实也不小
化妆品行业的营销,从来都不是一件可以省钱的活,它是一台烧钱的机器。化妆品企业的营销有多卖力,对应的销售费用就有多高。
从现金流量表上进行观察,珀莱雅依赖营销的意味更加显眼。对比珀莱雅、上海家化和丸美股份这三家化妆品行业上市公司,只有珀莱雅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项上,数次体现为负值。
但作为一家上市公司,会不清楚自己的最大的软肋吗?珀莱雅不担心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从其最近几年的研发投入和动作就可见一斑。
2019年珀莱雅的研发投入占比营收2.39%,丸美股份是2.49%,上海家化是2.41%,御家汇是1.82%。除了上海家化外,其余三家研发投入都实现了全部费用化。
在研发投入比例上,珀莱雅仅次于丸美股份,但在规模上,珀莱雅的研发投入7400万是丸美股份4500万的1.6倍。
继合作亚什兰之后,珀莱雅又与化妆品行业原料世界第一巨头德国巴斯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按计划开展多项深度技术合作。
公司将在国内独占或率先运用巴斯夫的多项首创技术,紧密结合科研与市场研究,共同研发具有“珀莱雅特色”及本土市场趋势的独家专供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珀莱雅和巴斯夫的第一次合作。2019 年12 月珀莱雅曾与巴斯夫签订双边保密协议,共享研究成果,20 年珀莱雅爆品“双抗精华”中抗糖化成分 Collrepair 便是巴斯夫专利,新品推出后广受市场好评,过去一年天猫官旗销额达 7447 万元。
所以说珀莱雅只重视营销是不公允的,只是珀莱雅的产品比起她的营销多少有些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