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金融里的人尖儿们,
有的“卷”有的“躺”/
林溪从Top3英本毕业,家境殷实,长得也很美,关键人家还上进。我们是初中 研究生同学,当年她备考GRE的时候硬是把GMAT从第一次的690分三个月集训到第二次的780分。
林溪目前在一家比较头部的FA(Financial Advisor,一级市场连接创业公司和风投的中介机构),之前在一家待遇相当不错的老牌美元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机构)做过一年。
按照一级市场惯有思维中的“行业鄙视链”,似乎应该是FA干一段跳到VC,但目前像林溪这种从VC转型到FA的也开始多了起来。
怎么说呢,最近这两年,LP(Limited Partner,私募基金的资金方)开始逐渐直投化,LP爸爸们拥金自重,一直以来总是被呈以最好的项目,有钱、有资源,何不撸起袖子自己干?这就导致了GP(General Partner,私募基金的管理方)的活儿被LP抢了。很多非头部GP为了养活团队就开始接一些FA的活儿,导致GP开始FA化。
看清这点的林溪干脆去做了FA。但无论在哪里,她都保持着超过公司工作量要求的每周80小时的工作强度,她说要为自己的人生履历工作。

用林溪的话说,反正在VC也根本投不出去自己想投的项目,感觉每天都在做一些无谓的基础研究,还不如先把钱赚了再想想以后能干什么。
只是去了FA后的她仍然没有心安:

“FA现在都是赛马机制,一个项目找2-3个FA一起竞争,而且明明白白告诉你,你就好好找钱去吧,这在以前几乎不存在。我之前一直在看消费,消费行业火了一年现在已经开始被投资人嫌弃了,企服、硬科技那些我又看不懂,我也很迷茫,想说要不去互联网大厂看看呢?”
我以为她后悔做了VC到FA的选择,但她却说:“不后悔,因为中小VC更惨。”事实上,她之前那家公司远远不算中小,至少是一线。
“除了红杉、髙瓴、腾讯、深创投这些,中小VC连上牌桌的资格都没有。整个市场,全赛道、全阶段都被头部的鲸吞包圆了。”林溪说。
以前大家还自我安慰说非头部VC要走小而美路线,专注一个垂直行业深耕,好好做投后,形成自己的专业度壁垒和行业资源。但是头部机构真的太大太有钱了,而且连犄角旮旯都不放过,从项目端就牢牢把握住,下一轮的份额都安排好了,你连创始人都见不到,有啥意思?
再说说邱帅。邱帅是真的很帅,还是那种在北大拿了三年奖学金的学霸级别的存在。
邱帅一毕业就去了“三中一华”的某家投行部,算是赶上了两年比较好的日子,入职就是业务骨干,活儿又好人又帅,接了几个大案子,工作一年多工资就达到了7位数。
然而,而立之年的邱帅这两年没那么拼了,听说最近已经造人成功,迈入人生的第二增长曲线。

“现在内资券商的投行业务和经纪业务都快差不多了,投行也不是你想的那种高端工种了,承销费率有的低到0.05%,要知道我刚上班那会儿8%甚至10%的项目都不在少数。这么搞下去工资都不够发还奖金呢,现在谁还想干活,投行都快干成大锅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