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 勇敢去“卷”,也勇敢选择“不卷”/
金融本来就是一个食利游戏,实体经济如果不景气,金融能分到的利也是有限的,甚至可能是萎缩的。
勤奋是底线,聪明只是这个行业的最低标准。永远都有更愿意卖命还拿更少钱的年轻人,守在门外等你放弃。

不得不说,门槛高造就了金融行业天然的内卷。
所谓的天生内卷人是什么人呢,你们应该大概心里有数吧。在我看来,这群人就是一群从小就非常喜欢收集各种在社会公允成功标准下被认为是“高大上”的标签的人。
中学的时候不仅要拼年级前几,还要代表学校参加演讲辩论比赛,要争取各种外国名校的交换名额,要参加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奥数计算机大赛。
大学要么在国内的顶尖学府要么去大洋彼岸继续卷,继续拼奖学金、拼绩点、拼GRE、拼大公司实习经历,把别人K歌打游戏看电影逛街撸串的时间几乎全部都用在“提高自身的竞争壁垒”上。
十年前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卷”,我们管那叫“竞争”,虽然听上去已经很残忍,但尚且还有着一丝出人头地的热血方刚在。
如今我们说的“内卷”其实是一种无奈,一种“被卷入”自己并不情愿的局面却又不得不继续跟着卷下去的无奈,更多了一分丧气。
“竞争”与“内卷”,从结果上看都差不多,都是大家拼搏再拼搏、勤恳再勤恳,但实际上,一个是主动夜里猛,一个是被动嘤嘤嘤,感觉上和心态上,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而这样的卷卷子们,如今都汇聚到了北京上海那些掐尖机构的掐尖岗位上继续卷着,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普遍感受到的“清北复交之下无金融”。
你是选择主动卷别人、站着被卷,还是躺平被卷,这都没有问题。有些时候这些选择也只是不同人生阶段的必然路径罢了。

不管是当之无愧的“卷后”林溪、貌似躺平的邱帅、想要逃离却进入另一个卷的小艺,还是卷了十几年熬坏身体不得不休息一下的蕊姐,他们都是在理智分析了形势和自身情况后做出了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没人能比你自己更理解你的处境、你现有的选择和你当下的感受——所以,勇敢去“卷”,也勇敢选择“不卷”。祝各位,卷或不卷,都能不悔。

(文中涉及人物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