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消费金融转型期阵痛:难舍医美分期终踩雷,旗下APP遭监管通报,逾期催收利率降至15.4%](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1_12/21/1640082412NgsPYW.jpg)
![海尔消费金融转型期阵痛:难舍医美分期终踩雷,旗下APP遭监管通报,逾期催收利率降至15.4%](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1_12/21/1640082412us5wZA.jpg)
海尔消费金融转型期间的“大胆”展业还体现在医美分期领域。随着2017年以来医美行业乱象的显现,捷信消费金融等早期布局的机构已退出医美分业务领域,海尔消费金融是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为数不多的从事医美场景的机构。有报道称海尔消费金融通过给米金服、丽人等平台开展医美业务,目前月放款额接近2个亿。此前海尔消金还计划发力医美自营业务,曾在北方城市试点。
激进布局之下,相关风险事件也随之多发。据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律师到现场》节目近期报道,广西一家名为容颜医疗美容的整形机构跑路,通过中介介绍与美容机构、金融机构签署了医美贷款服务合同的消费者维权无门。报道显示,该机构的放款方正是海尔消费金融,渠道方为成都给米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
![海尔消费金融转型期阵痛:难舍医美分期终踩雷,旗下APP遭监管通报,逾期催收利率降至15.4%](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1_12/21/1640082413bmtrYv.jpg)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0月20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未落实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备案自律管理要求的通报》显示,截至目前,仍有17款移动金融App的提供方未在规定时间完成相关整改工作。其中海尔消费金融旗下两款APP悉数上榜。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承担移动金融应用客户端软件实名备案工作。根据备案通知,申请实名备案的金融机构需加强客户端软件设计、开发、发布、维护等环节的安全管理,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对通过实名备案的移动金融APP版本维护、风险处置、投诉处理、备案标志使用等情况进行日常自律检查职责。
协会明确要求各备案机构扎实做好备案后管理工作,并表态对违反备案要求的客户端软件,将根据情况进行警示或清退。据了解,这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次对未落实备案管理的移动金融APP进行通报。通报表示,上述客户端软件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应工作,逾期未处理的,互金协会将暂停备案,直至注销备案。
![海尔消费金融转型期阵痛:难舍医美分期终踩雷,旗下APP遭监管通报,逾期催收利率降至15.4%](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1_12/21/1640082413huoO7X.jpg)
APP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中的前台产品,直接体现出其中后台的科技能力。海尔消费金融成为此次唯一被点名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说明其在数字化转型中,APP的使用体验和完善程度有待提高。
转型期业绩波动较大,资金压力不小
疫情既是转型的契机,也给消费金融行业的经营业绩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一方面,疫情对旅游、餐饮、线下培训教育、美容美发、汽车等行业影响较大,不少机构的这类线下消费分期业务陷入停滞状态。另一方面,受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一些借款人的劳动收入减少,还款意愿降低,消金公司贷款催收难度加大,逾期率普遍上升。两方面因素均对消费金融公司的现金流形成严峻挑战。
记者梳理发现,开业早期,海尔消费金融也曾经历过一段业绩爆发期。2016年至2019年,海尔消费金融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2.53亿元,10.48亿元、13.8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44亿元、0.48亿元、1.68亿元、2.05亿元。从业绩增长速度来看,2018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速曾分别飙升至314%、250%,不过2019年两项增速很快下滑至2位数,分别为32.53%、22.02%。2020年其营收同比下降15.33%,净利润仅1.23亿元,同比下降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