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媒体公开讨债,还有就是农民工、供应商等群体。2021春节前,农民工、供应商多次围堵绿地江西事业部所在地大楼,引发当地网民的围观。
这两年,农民工向绿地方面讨薪不易,有地方政府要成立专案组来帮农民工讨薪。2月2日,湖南省公安厅召开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新闻发布会,长沙绿地融城被作为典型案例被公布。据披露:长沙绿地融城置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黄薪,拖欠唐某群、刘某红承包项目两个班组农民工工资513万。经调解后,该公司才将拖欠的513万余元农民工工资支付到位。
目前,除了施工方、供应商、媒体、农民工讨债,绿地控股的讨债大军中,还有政府部门。2020年8月4日,沈阳市自然资源局披露一则沈抚新城土地出让金欠缴情况,“沈阳绿地置业”欠缴两宗地的土地出让金共1.46亿元。这是一笔欠账近10年未偿清的债款。
大量拖欠的债务,显示了绿地控股负债的压力。截止2020年三季度,绿地控股的总债务达到1.03万亿,资产负债率达到88.6%。
2020年新冠疫情、房地调控,绿地的销售、现金回流面临较大的压力。1月21日,绿地控股披露数据:2020年,绿地控股合同销售面积实现2909.3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减少10.7%;合同销售金额约为3583.53亿元,同比减少7.7%。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呈现双降。
作为中国房企昔日三甲之一,绿地控股近几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原本属于同梯队的房企纷纷冲击七八千亿规模时,绿地控股还艰难徘徊在4000亿门槛。
2020年全年,绿地控股实现营收4812.9亿元,同比增长12.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2亿元,同比下降6.93%。
绿地压力不小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绿地控股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2.38%、净负债率为183.45%、现金短债比为0.78,属于踩中“三条红线”的红档房企,财务压力巨大。

业绩下滑、负债高企,绿地这些年股价表现低迷。截止2月18日收盘,绿地控股报收于5.39元,总市值655亿。
2015年,绿地控股完成第一次混改并实现企业整体上市,上市时绿地市值一度超过3000亿元,成为当时房地产板块的第一股。不过,其后绿地股价跌跌不休,由3000亿跌到最低时的600多亿,蒸发了2000多亿,无数股民被套、割肉。
张玉良不止一次提到绿地控股的市值问题,他认为除了房地产行业被资本市场低估这个大环境,绿地控股资本市场估值低也有股东持股流动性以及分红力度不够等因素。
2020年7月26日,绿地控股一纸公告,揭开了新一轮深度混改的序幕。今年1月,绿地控股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2020年度媒体交流会上表示,绿地控股的二次混改还在推进中,目前基本上意向企业是两家央企背景的金融机构。但是,尽管有二次混改的利好,但绿地控股的市值依然徘徊在700亿上下。
2021年,对绿地控股而言,挑战与困难依然严峻,10%的增长目标按绿地控股过去的经历,并不轻松。而新华社对其200多亿的绿地长岛项目点名批评,项目前景如何未卜;另一方面,绿地目前仍存在大量的欠债问题,尤其是公开催债不断上演,这对绿地控股的声誉带来直接影响,也会进一步影响其对外合作。
此外,对正在经历二次混改的绿地控股而言,资本市场比较的还是其股价和市值问题,绿地控股能否通过二次混改,打破市值的“魔咒”也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