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附属护士学校历史沿革
长治医学院创建于1946年,其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开办的护士学校,是在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由延安中央医院院长何穆博士亲手在河北邢台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医学院校之一。
1948年改建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学专科学校”,
1958年更名为“晋东南医学专科学校”,
198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长治医学院。
201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2012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2016年列入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在长达75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历史使命,秉承“面向基层、德育为先”的优良传统,坚持“重质量、重实践、重特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厚德精业、济世报国”为核心的长医精神,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5万名优秀医学人才。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及其附属护士学校在邢台的这三年(1946-1948)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在邢台市开诊时技术力量尚较薄弱。内科主任由何穆同志兼,田平同志系儿科主任,外科由不久前被解放的一位国民党军队的军医处长担任。随着开诊,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内科大夫安柏林参加工作,由他主持内科。外科相继有联合国救济总署派来的外籍外科专家,前后有美国籍沙菲尔、艾乐思和德国的李柏(李柏后入新西兰籍)。妇产科由余国器同志主持。眼科由魏晓东同志主持。
建院不久,国民党背信弃义,公然向解放区大举进攻。而和平医院总院所在的邢台市地处平汉铁路线的要冲,是国民党军队打通平汉线的进攻重点,蒋介石曾经连续三次通电前方国军部队尽快占领邢台。在此形势下,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被迫向邢台山区转移。于7月20日迁至邢台县固坊村。形势继续恶化,在固坊村仅驻40天,不得不又迁往沙河县的安河村。在行军中遇到山洪暴发,在全院人员共同努力下,在群众的大力协助下,安然到达目的地安河村,而且全部物资也无损坏或遗失。抵沙河县安河后,医院在此驻军达数个月直到1948年。
和平医院总院成立的宗旨之一就是为解放区培养医技人才。从开诊时起,即按照医务干部培训基地必备的院风要求所有干部。所有在院工作的医生,不论其过去的业务水平如何,历史长短,除专家外,一律从实习大夫做起,并且在做实习医生之初,先做一段护理工作。一方面培养以普通革命者的身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一方面培养医护的基本功。
医护人员佩戴胸章、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