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联,是楹联百花苑中一个多姿多彩的品类。
姓氏对联代表的是血缘关系,家族史的来源和发展。
![百家姓 姓氏对联:费廉岑薛雷贺倪汤,看看能否找到你家族的](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1_12/25/1640363038cfezI4.jpg)
费(Fèi、Bì費)
易学传经章句注;
风光揽胜亚非游。 上联典指费直(生卒年不详),字长翁,东莱(郡治今莱州市)人,西汉古文易学“费氏学”的开创者,官至单父(今单县境内)令。费直依古文古字(篆体,属古文经学,区别于隶体的今文经学,是儒家经学的两大派系之一)本治《易》,称《古文易》。他“长于卦U,亡章句”,“徒以彖象系辞十篇文言”即以《易传》“解说上下经”,开训杂学史上以传附经之先河。东汉时期,经学家陈元、郑众、马融都学习和传授费氏学,马融还为费氏《古文易》作“传”(指解释经文的著作)并把它传授给其高足、汉代经学集大成者郑玄,郑玄作《易注》。 下联典指明代航海家、翻译家费信(公元1388年-?),字公晓,号玉峰松岩生,明朝吴郡昆山人。他信奉伊斯兰教,自学通晓阿拉伯语。曾代兄从军,在明军太仓卫服役。永乐、宣德年间担任通事教谕(翻译),追随郑和四次下西洋。他每到一地,注意观察当地风貌,搜集资料,抓紧公务之余“伏几濡笔,叙缀篇章,标其山川夷类风习,诸光怪奇诡事,以储采纳,题曰《星槎胜览》”于明正统元年正月写序定稿。《星槎胜揽》由前集和后集两部分组成,记录了四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包括郑和在非洲东岸的活动情况。现南洋群岛中除了有郑和群礁外,还有一个费信岛,就是为纪念他而被命名的。与马欢合著有《瀛涯胜览》和《星槎胜览》两书。 【注】费作姓氏一般读碧音(Bì),粤音读如“秘”。发肺音(Fèi)相对较少。
![百家姓 姓氏对联:费廉岑薛雷贺倪汤,看看能否找到你家族的](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1_12/25/1640363038ARSejf.jpg)
廉(Lián)
信平善战驱强敌;
蜀守亲民重义行。 上联典指战国时赵国名将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赵国苦望(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率军大破齐兵,夺取了阳晋,拜为上卿。后又多次带兵打败齐、魏等国的军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60年,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北)大战,他统率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秦军不能取胜。后赵王中秦反间计,改用赵括为将。赵括只知纸上谈兵,招致惨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遭活埋。公元前251年,廉颇又率军大破燕兵,任相国,受封为信平君。赵悼襄王时,他年事已高,悒郁不得志,愤而投奔魏国,居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后来又离魏赴楚,老死于楚国寿春(今安徽省寿县)。 下联典指东汉名臣廉范(生卒年不详),字叔度,京兆杜陵(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人。赵名将廉颇之后,为人厚德,行孝重义,受业于薛汉门下。汉明帝永平初年陇西太守邓融,赏识他的才德,备礼请廉范到郡衙当功曹史(主管选署功劳)。恰在此时邓融有失职事件,被州牧所举发,廉范知道邓融之罪,无法脱解,于是托病请求离去,由此邓融对他深为恨怨。廉范离开郡衙后,便到洛阳,变更姓名,屈身谋求充当一名廷尉狱卒,这时,邓融果然被判罪下狱,廉范便在狱中左右服侍,尽心勤劳,以报邓融知己之情,邓融发觉他的相貌很像廉范,但不敢确认,于是问道:“你怎么很像我以前的属下功曹史呢?”廉范呵斥说:“你困在狱中莫非老眼昏乱了。”自此以后,就不再说别的了,后来邓融刑满出狱,困苦生病,廉范仍然跟随身边孝养侍奉,直到邓融去世,廉范终竟不表露自己的身份,亲自尽礼送丧,到南阳安葬完毕,而后离去。廉范的受业师薛汉因楚王谋反事件牵连被杀,亲朋学生,都不敢前来探视,唯有廉范却冒死前来收尸安葬。显宗(汉明帝庙号)闻知大怒,召廉范入朝,痛加斥责,廉范说:“臣愚鲁急直,以为薛汉等已被诛杀,实因不忍师生之情而来收尸安葬。”皇上闻言感动,于是赦免其罪。起初,廉范和洛阳人庆鸿是刎颈之交,当时人称赞他们说:“从前有管仲、鲍叔牙,现在有庆鸿、廉范。”庆鸿慷慨有气节,官至琅邪、会稽两郡太守,所任职的地方都有突出政绩。此后廉范的名望显扬天下,不久被荐举,数月后升为云中太守,后又官为蜀郡太守,为官勤政爱民,人民安居乐业,深得百姓敬仰,都传唱《衩袴歌》道:“廉叔度,来何暮(说他来得太晚了)。……昔无襦(短袄),今五裤。”廉范晚年回家乡后,把自家的田地、粮食都赈济给宗族及朋友,时人共赞其好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