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姓氏对联:费廉岑薛雷贺倪汤,看看能否找到你家族的](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1_12/25/1640363043t3eyIB.jpg)
贺(Hè )
春剪柳条歌气暖;
风翻楚雨咏梅黄。 上联典指唐朝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约公元659-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正圣元年(公元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唐开元年间官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官至秘书监,86岁告老还乡为道士。好饮酒,与李白关系很好,曾向唐玄宗推荐李白,并被任命为翰林待诏。工书法,尤其擅长草隶;写景之诗,较清新通俗,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十九首,以《咏柳》和《回乡偶书》二首最为脍炙人口,传诵千古。 下联典指北宋著名诗人、词人贺铸(公元1052-1125年),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省汲县)人。其词善于锤炼字句,因《青玉案》中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称贺梅子。有词集《东山词》、诗集《庆湖遗老集》传世。
![百家姓 姓氏对联:费廉岑薛雷贺倪汤,看看能否找到你家族的](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1_12/25/1640363043dmlYIQ.jpg)
倪(Ní)
名家游学论非马;
循吏躬耕爱读经。 上联典指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倪说(生卒年不详),又作貌辩、儿辩、倪辩、儿辨,宋国人(一说宋国大夫)。名家人物,久居田齐,曾游学稷下,以善辩著称,故被称为“齐貌辩”。较早提出“白马非马”的问题,并辩胜了齐国稷下学者。拜入薛公靖郭君门下,由于为人不拘小节,有许多缺点。门客们与靖郭君之子田文(孟尝君)都很讨厌他,其中一个门客士尉进言要求驱逐“貌辩”,不成,于是辞职;孟尝君也私下地向靖郭君进言,要驱逐貌辩。靖郭君非常生气,说:“就算是把你们这些孩子都杀了,把我家都灭了,我也不答应。”还命令自己的长子为“貌辩”驾车,给“貌辩”最上等的房舍,以上宾之礼相待。齐宣王即位,妒忌靖郭君,靖郭君被罢黜,回到封地薛国居住,貌辩要去见齐宣王,靖郭君劝阻,但貌辩不怕死,依然去了,并告诉宣王,靖郭君对宣王非常忠诚,誓死拥立,也拒绝了楚国宰相昭阳以更大食邑的拢络。宣王非常感动,拜靖国君为宰相。 下联典指西汉官员倪宽(?-公元前103年),字仲文,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精通经学和历法,且善文辞。历仕廷尉、掾举侍御史、中大夫、左内史、御史大夫。自幼勤奋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无力供读,靠给学生做饭和为人佣工维持耕读生活。每下地劳动,总将《五经》挂于锄钩,休息即读。“带经而读”的故事广为流传。倪宽关心百姓疾苦,主张缓收租税,减轻农民负担。时逢武帝对外用兵征收钱粮。倪宽所辖京师,租收拖欠甚多,倪宽应有免职之罪。百姓听说后,恐倪宽免官,互相传告,争交粮租,不几天就交齐了。武帝深为惊奇。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倪宽奉诏与司马迁等共定《太初历》,纠正了当时所行历法的错误,为发展中国历法做出了贡献。倪宽不仅精通经学,而且善文辞。倪宽曾做过九年御史大夫,于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病逝,归葬原籍。著有《倪宽》九篇、《倪宽赋》两篇、《封禅颂》等。
![百家姓 姓氏对联:费廉岑薛雷贺倪汤,看看能否找到你家族的](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1_12/25/16403630441JLakM.jpg)
汤(Tāng )
九州沸沸成汤立;
四梦悠悠曲韵传。 上联典指汤姓始祖成汤(约公元前1670-前1587年),子姓,名履,古书中说:“汤有七名”。见于记载的有: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陕西省始平人,一说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周任亳国国王,为诸羌始祖。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蒙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今河南范县)、昆吾(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为拥有天下后之名号,是商朝的建立者。商传至至帝辛时,朝政日衰,终被周武王所灭,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在武王灭商时肉袒投诚,被周公旦封于宋以管理殷商遗民。其子孙传至秦朝,因秦始皇焚书坑儒,畏其祸及,改子姓为汤。 下联典指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公元1550-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江西省抚州市)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杂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汤显祖成就有多方面,但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一名《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现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