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读【zǎn】。如清代书画家昝茹颖。
容易念错声调的姓氏
还有一些多音字,声调不同,用于姓氏时也容易读错。
任,读【rén】,不读rèn。如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
要,读【yāo】,不读yào。如春秋时著名刺客要离。
华,读【huà】,不读huá。如数学家华罗庚。
过,读【guō】,不读guò。
应,读【yīng】,不读yìng。如香港艺人应采儿。
曲,读【qū】,不读qǔ。如《笑傲江湖》中的曲洋。
訾,读【zī】,不读zǐ。如元代孝子訾汝道。
哈,读【hǎ】,不读hā。
钻,读【zuān】,不读zuàn。
谌,读【chén】,不读shèn。如羽毛球运动员谌龙。
有多种读音的姓氏
1、覃,一读【tán】,一读【qín】;一般读【qín】。
覃姓有多种读法,作为姓氏时一般念秦(qín)。
念“谈”时,表示该支覃姓是来源于谭姓,是由“谭”字去掉偏旁而来。西汉时,韩信有一个姓谭的部下因为韩信被杀害怕受到牵连,就带家人逃亡,还把姓氏改为覃姓,他的后代也以覃为姓。这支覃姓人以山东淄博为郡望,主要分布在北方。
念“荀”时,主要是指居住在长江以南或巴蜀地区,从古代少数民族繁衍来的覃姓人。汉代时,蜀郡、平川赐州等地的蛮族中就有覃姓。清朝时,居住在四川一带的覃姓人仍把自己的姓氏读为“寻”。
念“秦”时,主要是指生活在广西的覃姓人。这一覃姓人原来的姓氏读音是“谈”,与有品尝之意的“啖”字同音,后来才演变为“秦”。这一支覃姓人口多达50万,也让广西成了全国覃姓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2、隗,一读【kuí】,一读【wěi】。
隗,念【wěi 】,也可念成“葵”,在湖北枣阳和四川渠县一带读yǔ。
隗姓出自夏朝帝王后代,属以国名为姓。汤灭了夏后建立商朝,封夏王朝的后代到隗邑作首领,并让他们建立大隗国,国君称大隗氏。公元前634年,大隗国被楚国所灭,他们的子孙就以原国名为姓氏,称隗氏。
隗姓也是春秋时翟国的姓氏,位于今湖北东南。据左传记载,狄人讨伐廧咎如时,俘获了他的两个女儿淑隗和季隗,他们的后代以隗为姓,称隗氏。
隗姓还出自春秋时的赤狄人。赤狄人主要活动在晋卫鲁邢一带,大多姓隗。后来赤狄被晋国攻灭,赤狄人慢慢与晋国人融合,其后裔仍沿用隗姓。
3、其它有多种读音的姓氏还有:
种,一读【chóng】,一读【zhǒng】。一般念【chóng】,如北宋名将种师道。
盖,一读【gě】,一读【gài】。一般念【gě】,如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
召,一读【shào】,得姓始祖为周武王之弟召公姬奭(shì)。一读【zhào】,为傣族姓。
折,一读【shé】,一读【zhé】。
乐,一读【yuè】,一读【lè】。一般念【yuè】,如战国时燕国大将乐毅。相,一读【xiāng】,一读【xiàng】。
容易念错的复姓
毌丘,读【guàn qiū】,不要读作 wú qiū 或 mǔqiū,也不要写作“毋丘”或“母丘”。如三国名将毋丘俭。
皇甫,读【huáng fǔ】,不读huáng pǔ。如晚唐诗人皇甫松。
令狐,读【líng hú】,不读lìng hú。如令狐冲;令单独作姓时读lìng。
万俟,读【mò qí】,不读wàn sì。如南宋奸臣万俟卨(mò qí xiè)。
亓官,读【qí guān】。如孔子的妻子亓官氏。澹台,读【tán tái】,不读dàn tái。如孔子弟子澹台灭明。
尉迟,读【yù chí】,不读wèi chí。如唐初大将尉迟恭;尉单独作姓时读wèi,如战国时的兵家名士尉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