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土茯苓清利湿热、利尿解毒,再配以消痤汤滋肾泻火,活血凉血,这是禤老解毒法和补肾法治疗皮肤病的综合应用。
《本草图经》载土茯苓有“敷疮毒”的作用,疮为皮肤浅表起的丘疹、疱疹,或破后腐烂,为毒邪郁于肌表的表现,痤疮的皮损属于疮毒的范畴,对这类疾病,土茯苓内服外用都有良好疗效。

其他皮肤病

对于其他皮肤病,禤老也常用土茯苓治疗。
如丘疹性荨麻疹,禤老常治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自拟银花生地解毒汤(金银花、生地黄、土茯苓、紫苏、徐长卿、防风、蝉蜕等)治疗。
方中重用金银花、生地黄、土茯苓为君,臣以紫苏和徐长卿,起到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再配以防风、蝉蜕等祛风邪于外,使邪去正安。
土茯苓利湿解毒,《本草正义》载“此以渗利下导为务”;
紫苏祛风解毒,《本草乘雅半偈》载“(紫苏)主气下者,可使之宣发”,
两药组成药对,宣上利下,共奏祛风除湿之功,以至阴阳调和,这是禤老平调阴阳之法治疗皮肤病的体现。
《本经逢原》载“(土茯苓)主杨梅疮”。
梅毒的发病与淫秽疫毒有关,推而广之,土茯苓对于多种性传播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在梅毒、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的治疗中,禤老特别强调患者的饮食调理,常嘱患者以土茯苓加甲鱼煲汤调养。
自明代医学家薛己开始,就使用以土茯苓为君药的方剂治疗杨梅疮(梅毒),并且薛己认为“若患久,或服攻击之剂致伤脾胃气血等症者,以此一味为主,而加以兼症之剂”,可见土茯苓不会伤脾胃。

皮肤属表,易受外邪侵袭,湿热邪气侵袭体表,蕴结为毒,阻碍气血运行,日久则气虚生瘀。
禤老对于许多迁延不愈的难治性皮肤病,不管是内因还是外因引起,一般都从毒论治。
土茯苓清利湿热、利尿解毒,正是治疗这一类疾病的良药。
禤老在临床上将一味土茯苓加以配伍,极大地拓展了土茯苓的临床应用,用于治疗各类皮肤病,疗效显著,从中不仅可见禤老解毒法的灵活应用,也是禤老补肾法及治病调和阴阳思想的综合体现。
看完禤老运用土茯苓治疗皮肤病的经验,你是否对土茯苓更加另眼相看了呢?
欢迎你在文末下方留言区留言,与大家一同探讨今天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