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赵高应该是以史学童身份参加考试,背诵《史籀》篇五千字,合格后成为史,三年后参加统一大考,赵高再以第一名出头,被除为尚书卒史,进入秦宫为吏。可以说,赵高是秦刀笔吏中出类拔萃的优等生,一路高中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担当秦王的文牍近臣。
这个推测和其它文献也是吻合的。据记载,赵高是当时一流的书法家和文字学家,曾和李斯、胡毋敬一起主持制定秦的文字书法教本,其中之一的《爰历》就是由他编定的。所以这个贼人,确实有两把刷子。
![赵高不是太监](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1_12/29/1640729365ykjDrN.jpg)
而关于赵高的年龄,我们可以也可以通过以上信息进行推测,他在十七岁时以史学童的身份开始学习,在二十三岁入宫。而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时,赵高进入秦宫已经二十余年,以二十一到二十九年计算,赵高进入秦宫时最早在秦王政八年(嬴政20岁)到十六年(嬴政28)之间。
也就是说赵高23岁入宫时,可能是公元前239年或公元前231年。以此计算,赵高出生于前262年或前254年,死于秦二世三(前207)年,活了47岁~55岁。
这一套推理,无懈可击吧?
![赵高不是太监](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1_12/29/1640729366CwcS1f.jpg)
知道了他的年龄和履历,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他的出身。有关赵高身世的史料甚少,据《蒙恬列传》中记载: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世世卑贱,好毒辣的词哦。这段见者伤心闻者流泪的记载,就是关于赵高身世的唯一史料,我们先看第一句: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
是说赵高是赵国王室一族的远亲,虽然文中没有再详细解释他们为何来到秦国,但根据战国时期各国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合理推测。那时候天下纷争,各国你打我我打你,时不时地就有国家把自己儿子送到别国当人质,比如秦始皇就是在赵国出生的,他亲爹嬴异人在赵国“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要不是吕不韦帮他回国继承大统,恐怕秦始皇一家子早就死在邯郸了。
同理,赵高他亲爹很有可能就是为质于秦的赵国王室公子,在秦国娶妻生子,后代逐渐变成普通秦人。
![赵高不是太监](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1_12/29/16407293665DHoKI.jpg)
第二句“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则让人有些疑惑,字面意思翻译的话,这句意思是:
赵高有很多兄弟,都是在“蛋蛋分离后期调养室”里出生的,他妈受过刑有污点,所以他们全家世世代代都身份卑贱。
隐宫,据史料记载,是当太监经历了那个切除手术之后养伤的地方,赵高和兄弟出生在一群不完整男人养伤的地方,这完全不合理。所以据专家推测,这里想表达的应该是“隐官”。
隐官是官府的手工作坊,收容赦免后身体有残缺的受刑者作工。推理一下,赵高的母亲有罪“被刑僇”,身体有残缺,被赦免后在“隐官”做工生活,赵高及其兄弟数人,出生于这里,而被赦免的人,身份介于庶人和奴隶之间,相当于今天的刑满释放人员,所以赵家人世世卑贱,一切都变得很合理。
![赵高不是太监](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1_12/29/1640729367BIPNUD.jpg)
关于赵高的父亲是谁、干过什么,史书上更是一字未提。但通过“史学徒”的入学条件,我们可以进行推测。据《云梦秦简》、《秦律十八种》、《张家山·汉简》等记载:
史是世袭,史之子才能作史学童入学室学习。
那么,既然赵高走的是学史入仕的途径,那么大概率来讲他的父亲应该也是史。
所以综合以上所有的材料,我们不妨想象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