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自身独立性,陈锋故技重施,选择用金融杠杆的方式,提前并购其他地方航空。
在一系列的操作下,海航不惜花费20亿,吞并长安航空,并相继控股新华航空与山西航空,除此之外,甚至还花费将近8亿控股了海口美兰机场。
最终,海航成功地保持独立,但却是以背负巨额债务为代价。雪上加霜的是,海航还未来得及偿还债务,就因2003年的非典疫情影响,再度亏损14.74亿,企业一度陷入绝境。
很显然,当时不少人都已看衰海航,认为其必定很快就会破产,可他们没想到的是,海航此后竟开始尝试多元化道路,用继续扩张的方法来度过危机。
在陈锋的带领下,海航提出“吃住行游购娱”的理念,大肆进军其他行业,即便是在非典疫情与金融危机期间,也并未停下脚步。
据统计,在2008年底,海航旗下的公司已达600家左右,领域涉及物流、旅业、商业、置业、酒店、机场、实业、航空等八大板块。
然而,海航最疯狂之时,依旧数2016年与2017年。
这在两年中,海航增持德意志银行;以7.75亿美元收购嘉能可两项业务的51%股权;以22.1亿美金收购曼哈顿公园大道245号大楼;
以60亿美元收购美国英迈;以65亿美元收购四分之一希尔顿集团股份……
就这样,海航用这种走钢丝绳的方式,最后竟成为一个市值直逼万亿的集团企业。但与之同时,它的债务问题也愈加突出,严重到了非常恐怖的地步,为后续的发展埋下深深隐患。
03:无可避免的破产结局
海航的并购神话,最终止步于2017年的万达股债双杀事件,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债务问题终究难以掩盖了。
之后在2018年7月,由于海航董事长王健的意外死亡,陈锋被迫再次出山,走到前台挽救这家摇摇欲坠的企业。
为偿还致债务,陈锋一改此前的“买买买”,开始“卖卖卖”。然而,尽管海航在2019年出售了至少3000亿的资产,但还是有两笔债务逾期了,至此,陈锋的努力宣告失败。
到了2020年2月,海航已无力解决危机,请求海南省政府成立联合工作组,来协助相关事宜。而在今年1月29日,海航因无法清偿债务,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组。
至此,海航这个巨头企业,才算彻底结束了“蒙头狂奔”。
纵观海航近些年的发展,一直都在不断地收购,并且据一位相关人士称,不少收购往往过于“粗糙”,是在忽视细节地盲目扩张。
不可否认的是,曾经的海航,依靠收购度过了好些危机,然而根据经济理论,企业在收购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收购后也得努力经营。
一家持续扩张的企业,并不意味着就是成功的,相反,这些扩张还可能埋下致命的隐患。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