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张淑娴也毕业于南开大学,她进入故宫的历程曲折艰难,付出了不少努力。在她心中,南开的影响是润物无声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面对着故宫卷帙浩繁的史料档案与包罗万象的学术领域,南开“允公允能”的精神是她攻坚克难的不二法宝。

近年来,南开文物与博物馆专业重视实践性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学生实习活动,让南开学子更好地掌握专门技术。2016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刘云起,专业保研综合排名位列第一,保研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考古系;“南有嘉鱼”团队打造虚拟仿真课程,项目参加了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并一举在天津市斩获金奖;天津高校首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也是全国高校五家传习所之一的“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南开大学传习所”在学校揭牌成立,首期3名学员拜师学艺……推动下一代对文物的正确了解与保护,是南开博物馆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收藏丰富,展览多样
一流的大学,应该建设一流的大学博物馆。南开大学自博物馆专业开设以来,就筹建了文物陈列室。此后,学校在国家文物局和各地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南开大学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等都曾调拨馆藏文物给南开大学博物馆学专业,用于教学标本。截至2014年,南开大学博物馆已拥有国家一二级文物的藏品总量近三千多件,其中既有原南开大学的部分藏品,也有社会各界人士捐赠。

其中,著名历史学家刘泽华教授作为有名的“教授收藏家”,就曾将他数十年来悉心收藏和研究的数百件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南开大学博物馆”。如今,位于八里台校区范孙楼一层的博物馆文物展厅,面积约300㎡,以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展为基本陈列,共展出馆藏精品文物200余件,包括晨光初现、武功外悠、礼乐内辑等9个部分,系统展示了中国从石器时代至于明清的社会物质生活面貌。
同时,博物馆的发展也广受。自对外开放以来,时任新加坡总统、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英国驻华大使、教育部副部长、周恩来总理侄女等有关领导,著名艺术家范曾,著名学者叶嘉莹,南开“校父”严修曾孙女严文苓,以及学校历届校友等都曾先后来馆参观。

如今,释放文物资源潜能,挖掘文物资源价值,使博物馆事业发展成为促进南开大学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新亮点。
2017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博系受湖北省文物局委托,共同承担了汉十高铁(武汉到十堰)文物保护工程,先后完成了9900平方米的考古勘探工作,揭露遗迹67处,出土文物728件;
2019年,博物馆根据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特策划了名为《把历史留给未来—南开大学博物馆与纪念性建筑》的图片巡展,以图片加文字介绍的形式展示了南开大学博物馆和八里台校区内具有历史意义、承载百年南开品格的建筑、雕塑、纪念碑等建筑和设施;
2021年,“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周恩来总理外交思想图片文献展通过大量珍贵史料、纪实照片再现了新中国大国外交历程,旨在引导南开师生学习周恩来精神,践行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