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蓝”在中国手机市场中是个足够特别的名字,它代表着如何为中低端产品营造设计感,它造就了“珠海小厂”迅速跻身千万量级的历史阶段,当然,魅蓝的突然消失也让无数喜爱它的消费者们感到遗憾。
如今,魅蓝品牌重出江湖,不变的是“青年良品”口号和中低端性价比手机定位,然而变了的,是背后的魅族科技还有整个中国手机市场。新的魅蓝对于魅族究竟意味着什么?又能否像诞生之初一样,创造一个销售上的高峰呢?
魅族再寻增量助推剂
魅族科技在2014年年末推出了第一款手机魅蓝Note,彼时正是中国手机市场初步完成用户教育,即将全面进入智能机的时代。国民消费水平增长、4G网络大面积铺设、移动互联网应用猛增这三大“催化剂”接连到来,消费者有充足动力升级或更换手机,市场前景诱人。
这期间魅族积极发生变化试图抓住时代机遇,引入外部投资人来保障规模增长和收益分配,举办了超过之前总和的发布会来提升新品热度,高端的魅族和中低端的魅蓝都迎来产品线丰富。直接结果是,2014年销售规模还在440万的魅族手机,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出货超2000万台。
接下来魅族却暂停了魅蓝系列和中低端产品线,集中资源打造面向高端市场的魅族数字系列手机。然而事与愿违,魅族并没有可以打造出征服大量消费者的高端手机的能力,诸如“三零系统”这样的理想化尝试也无疾而终,更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面临着存亡危急。
重新推出魅蓝品牌便是魅族的应对之举,还放下身段表示“旗舰手机并不是智能手机的全部”。魅蓝品牌做了微妙的调整:英文标识不是旧魅蓝曾采用的“MEIZU”,换成李楠离开魅族前短暂使用过的“mblu”,只不过魅蓝接下来的故事都不再有那个连呼吸都在营销的身影。
魅族复活魅蓝的原因已相当明显:存量市场大环境下,高端产品可以争取的市场空间相当有限,于是用薄利多销的入门级产品换取更多的生存机会。魅蓝数字系列和魅蓝Note系列将陆续回归,这恰好是魅族销量超2000万台期间占比最大的部分。
魅蓝品牌诞生之初对标的红米手机同样可以给到印证,成为专注极致性价比的Redmi品牌后,售价人民币1500元上下的Redmi Note成为小米出货量最大的手机系列。据小米官方数据,这一系列自2014年诞生至今已经售出了超2.5亿台,可见这一价位段仍是消费市场中流砥柱。
手机市场现状:盘子小了,蛋糕难分
虽然说1500元以内中低端手机的购机人群可能真的如魅族所言,占到了整个市场的30%以上,但并不代表重新推出针对这部分细分市场的魅蓝手机,就能帮助魅族找到更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