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传统观念里,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就像被抛弃了,是会被人“讲闲话”的。而且农村退休老人的养老金每月仅1500元左右,本地老人又十分节俭,不舍得用儿女的钱,更不要说是送自己进养老院的钱了。
但是,“走不动”的问题确确实实摆在这些农村家庭面前。78岁的张明霞是东风村本村的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但小她5岁她的老伴计老伯5年前经历了一次脑梗,产生了认知障碍,之后不仅生活不能自理,还时不时会大喊大叫,一直需要药物控制病情,护理起来难度很大。
“我照顾了他4年半,真的是苦透苦透了,别人也劝我,一定要放手。”说到这,张明霞叹了口气。子女也想过把父亲送到专业机构看护,但认知症老人高额的护理费用让这家人难以承受。
在村干部推荐下,去年张明霞把老伴送到了东风长照“试试看”。老计就住在顾莲花的家里,这里有专业护理员照顾生活,有医生可以照顾身体情况。最重要的是,张明霞可以天天见到老伴。“我每天总归上午来一次,下午来一次,看到他气色好点,我放心点。”即便现在因为疫情防控不能探视,张明霞还是要每天来问问情况,看看护理员手机里新拍的老伴的视频。
东风长照开办以来,先后收住过30多位本地农村老人,目前在住的还有17位,大部分都像老计一样是失智失能老人。富裕磊介绍,相比外面的机构,这里的收费相对实惠,对本村农村退休老人有优惠,每月收费3500元,长护险还可以抵扣几百元。
在这养老不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乡音,不少老人和“房东”一家还沾亲带故,这让本地老人们更能适应,而且熟悉的环境对认知症老人更加友好。另外,有些老人遇到大病初愈等情况需要“喘息”照护,来短期住养的也有不少。
因对于本地的住养老人收费优惠,为了能正常运营,东风长照还接收了30多位市区来的老人入住,每月收费5200元。对这些老人来说,这里和住养老院也不一样,一开窗就是一片田野,春天有油菜花、秋天有稻谷,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田园风光。“农村环境好、空气好、民风好,有位从新乐路搬来的陈老师说,自己入住东风长照以后,以往的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好多了。” 富裕磊说道,“而且这里又有客厅又有院子,房间面积还比市区里大,亲戚朋友来探望,老人们都觉得蛮有面子的。”

村民在睦邻点听东风长照医生做讲座
先天不足,无奈老人确有需求
对当地政府而言,东风长照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在此之前,浦江镇从来没有这样民建民营、租用民宅开办的养老机构,放眼全市,即便不是首家,当时也鲜有先例。
“主要考虑到我们农村老人的确有需求。”浦江镇老龄办负责人戴红娟告诉记者,现在浦江镇有农村户籍老年人口2.98万人,但农村常住老年人口只有1.79万人,也就是说,有1万多名老人离开了农村,在别处养老。“本地老人是很不愿意离开乡土的,如果村里就有合适的地方养老,他们可能就不用离开了。”
近些年来,浦江镇在农村养老上做了许多探索,其他村里也办过公建民营的长者照护之家,但新建的长者照护之家还是像规模小一点的养老院,老人的接受程度多少会打折扣。东风长照用的就是农民自家住宅,老人就像住在家里一样,比较容易接受。就这个方面而言,东风长照的模式确实有尝试的价值。
和公建的设施相比,租用民宅在安全性等方面显然有先天不足。在东风长照开办之前,浦江镇协调了多个部门论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对房屋的安全性进行了检测,区民政局等部门也对房屋设施、食品安全、消防、卫生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例如屋内不用明火,老人用餐都从别处的中央厨房统一配送,房东即便要做饭,也只能用电磁炉;加装的电梯要用螺杆式电梯,运行速度更慢,遇到问题不会急速下落。

长照之家里面安装了电梯
目前看来,硬件不足只能靠软件来补。浦江镇老龄办表示,在东风长照的监管上,严格参照本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90项评价指标开展,镇里消防、房管、市场等部门也将东风长照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因为硬件上有不足,我们对东风长照在人员配备、安全设施、服务水准上的要求是就高不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