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来看,“楚”都比“鄂”更合适湖北简称。
当我看到一些湖北网友发出更改湖北简称的声音后,我发现实际上将“鄂”改为“楚”的声音并非是今天才有的,很早以前就有不少当地学者在《楚天都市报》上连发了多篇文章。2011年,在湖北总商会的推动下,湖北商人将“鄂商“正式改名为“楚商”。
尽管很多人支持湖北简称“楚”,但反对改“楚”的声音也不少。
其中一点就是历史上的楚国并非只在今湖北,还有湖南,全盛时期甚至包括河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单单一个湖北并不能代表“楚”。
还有一点就是湖北简称改“楚”,既劳民也伤财,成本巨大。
那么,这个“外来”的鄂,为何就成为了湖北简称呢?
对此,我个人也挺困惑的。在武汉生活了两年后,也走进了周边几个城市,发现楚文化是湖北省的核心之一。对于“鄂”的由来,查了一些资料,说法颇多。历史的时间线和空间演化也很复杂。
鄂国遗民在梁子湖湖畔定居后,建立了“鄂城”,史称东鄂。但很快就被楚熊渠攻灭,并以“鄂城”为别都,同时也将“鄂”国号保留了下来,熊渠还封自己的二儿子熊红为鄂王。
但熊红因畏惧周厉王的征伐,去掉了王号,但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鄂王城((今大冶有鄂王城遗址)。
随着秦始皇统一天下,开始建立郡县制后,鄂王城就设置了鄂县,鄂县隶属于南郡,“鄂”这个地名就一步一步延续下来,并深入湖北。
汉朝时,鄂县隶属荆州江夏郡,郡的治所在安陆。
三国时代,孙权迁都鄂县,改名为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
隋,杨坚设立鄂州,下辖江夏(今武汉武昌区)、武昌(今鄂州市)、永新(今阳新县)、浦圻(今赤壁市),治所设在江夏,因此江夏也称作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