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一年看变化”天府旅游名县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凉山州西昌市。数十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记者共同感受西昌获评“天府旅游名县”一年来的新发展、新气象、新面貌。

一年来,西昌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发展要求,紧扣“做实叫响擦亮天府旅游名县这一金字招牌”的工作方针,持续发力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打响文旅品牌,形成示范效应,全力以赴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实施。以文化旅游为“首位产业”的市域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19年,西昌接待游客22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8亿元;在文旅产业拉动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49.64%,三次产业结构由2-3-1转型为3-2-1,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对GDP贡献率79%。2019年,西昌市荣获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县域经济强县、乡村振兴先进市三大称号,是全省唯一大满贯荣获省委、省政府重大表彰的县(市、区),也是四川唯一的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
项目支撑突破旅游瓶颈
在实地采访中,媒体记者们来到邛海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这是西昌最具影响力的生态景区。2019年底,西昌启动打造“一廊六园”大型七彩园林,完善度假功能。目前,兰园、菊园、合欢园已建成开放。

项目建设是文旅融合的“牛鼻子”。以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为抓手,西昌持续发力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保障要素、提升服务水平。西昌市财政每年预算旅游基础建设资金5亿元、文旅专项资金50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文旅项目。率先在全省成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中心,19个项目纳入国家财政部PPP项目库,落地项目13个,投资额187亿元,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投资文旅领域。一年来,全市重点文旅项目完成投资90余亿元,赴全国20余个城市开展文旅招商,签约项目48个487亿元;2020年启动实施十大文旅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236公里旅游干线公路、120公里慢行绿道,游客出行的便利感更加明显;26条旅游航线实现航空旅客突破100万人次,增幅列全国同类机场第一。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1个大型旅游集散中心、31个游客服务中心、公路服务区6个、5个自驾营地、20个生态停车场、132个旅游厕所,40套全域全景图,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助推了文旅升级。投入2000万元建成全域旅游监测指挥平台、旅游大数据中心,实现“一部手机游西昌”,旅游体验更加多元化、个性化。
挖掘资源打造特色经济
一年来,西昌市围绕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挖掘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发展“月光经济”、打造“网红经济”,布局“赏花经济”,丰富旅游业态。
如今,听涛小镇、唐园、海南小镇、海河天街、时代广场等“夜春城”地标、商圈,航天路特色烧烤、海门渔村等大月光经济示范街区,塑造了西昌夜间消费“文化IP”,西昌的夜晚消费产品更加精彩。
月月有花开,每一条街都有不同的色彩。蓝花楹、郁金香、三角梅、黄花风铃木等鲜花的“刷屏”效应,以花为媒,布局涵盖全年的“赏花经济”,吸引着广大游客来西昌四季旅游“打卡”。

通过与媒体互动推动文旅营销,与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推广旅游产品,打造“主题网红打卡点”“最美西昌餐桌”“最火深夜食堂”等旅游美食“打卡”地;推出与航空公司合作推出“花样空姐”直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西昌特色,让400多万网友大呼“明天就要来西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