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与石头是分不开的。在嘉峪关黑山的石头上,还刻着从旧石器时代到明代的200多幅神秘的珍贵“天书”岩画,它们把“史书”留在了石头上。因此,完全可以说柔软的嘉峪关石头,承载着历史、文化和钢城人的感情。因而嘉峪关人都喜欢石头,周末闲暇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去戈壁看瀚海铺石,去讨赖河观浪花冲石,去祁连山脚听细风洗石……
鹊鸣水碧
桃,还有那满街巷的花树一茬接一茬地开,丁香花在初春吐出繁茂的穗,桃花粉,樱花艳,梨花白,接下来就是十里槐花开满城,像悬挂在马路两旁的串串珍珠。
其次,在这个以生产钢铁为主的重工业城市里,怎么会有那么悦耳动听的喜鹊和布谷鸟鸣呢?清晨傍晚,窗外的布谷鸟总是婉转鸣唱,而喜鹊的叫声,处处再现着诗人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景象。其实,溪涧、湿地、水湾、群岛、湖泊等形态各异的水体空间,凸显了“水在城中、城在水边”“隔窗能观景、出门便游园”的嘉峪关城市特色。
嘉峪关草湖国家湿地公园
嘉峪关城市不大,但却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如今的公园,已变成了居民的后花园,从杏花、梨花、桃花到园里的樱花、丁香、刺玫、芍药,再到池里的荷花,一茬茬地开,一波波地艳。
“喳喳!喳喳!”在嘉峪关的公园或马路上散步,总会听到一阵阵悦耳的鹊叫声,寻声望去,三三两两的花尾巴喜鹊就在头顶不远处的枝头上跳跃。眼前的嘉峪关,是一座多湖散泊的城市。过去人们习惯叫嘉峪关城为钢城,但现在我倒觉得另一个名字更适合嘉峪关这座城市,那就是——湖城!
嘉峪关东湖公园
在“钢城的开路先锋”雕塑东边的院墙里,红山楂探上墙头看行人来来去去;雕塑右边的树冠上,喜鹊窝越垒越大,每到黄昏就能听到成双成对的花喜鹊叽叽喳喳地拉着家常。嘉峪关现有大型生态公园七座,人工湖二十多个,人均水域面积达27平方米。每到春夏季节,“草木飘香嘉峪关”是所有嘉峪关人共同的感受。我曾接待过来嘉峪关的许多外地朋友,有两样东西让他们感到惊奇并撼动心灵:
首先,嘉峪关这个戈壁城市,到处都能期遇蓝莹莹的湖水。张目四顾,蓝天与湖水相映,如梦如幻,“半城草木半城湖”成为这座戈壁城市的一大景观。只要走进这里,映入眼帘的都是一汪汪波光粼粼的水面。走在嘉峪关的城乡,羽衣甘蓝种在零度的低温中昂首怒放,广场上栽种着游龙国槐、游龙刺柏、步步高刺柏、寿星桃、爬地柏、碧
舌尖美味
提到嘉峪关烤肉,记忆和情感瞬间就被唤醒。这里,“一把烤肉与一座城市”密不可分。
关于烤肉,嘉峪关人最有发言权。烤肉在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嘉峪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早在魏晋时期,这里就有烤羊肉串的饮食习俗,考古专家在嘉峪关魏晋画像砖上,就发现了多处烤羊肉串的逼真画面。此时,我仿佛看见魏晋砖壁画上烤羊肉串的火光,它们像草湖边的一个部落,那些铁扦上的羊肉串,还是一千多年前的样子,鲜嫩不老,香味扑鼻。
嘉峪关烤肉
嘉峪关烤肉的味道非常独特。烤羊肉串是把新鲜的羊肉,切成拇指大的菱形肉块,串穿在铁扦子上,撒上辣椒粉、花椒粉、八角粉、姜粉、精盐等佐料,放到特制的长方形烤炉上用火焙烤,并不断翻动,随时翻撒调味品,烤到表面脆黄、肉质熟透时,浓烈的香味飘散开来,让人馋涎欲滴。
嘉峪关烤肉盛名远播,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不仅有烤羊肉串,还有烤羊排、烤羊腿、烤羊肚、烤羊蹄、烤羊皮、烤羊头、烤脆骨、烤全羊,还有囊坑肉等。不管春夏秋冬,在随处可见的烤肉店里,充满着烟火气息,每到黄昏时分,店里早已客人爆满。特别是夏日傍晚,约上三五好友,坐在烧烤店门口,几把烤肉、几瓶美酒和扎啤,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像城市里的一处烟火村落,宜人而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