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降水量约150~200毫米,其中87%以上集中在6~9月份,干湿季分明,但多为雪、霰、雹等固态降水形式。
羌塘草原冬春多大风,高原风力强,频度高,在黑(河)——阿(里)公路沿线的大风带,年均大于17米/秒的大风日数约200天。如改则≥17米/秒的大风日数平均每年有200天之多。
自然资源
保护区的植物种类不丰富,类型比较简单,但水草丰美,种子植物有近500种,其中的50多种是药用植物,以高原高寒荒漠草原为主,而且生长期很短。如红景天,需要在短短几十天内就完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生命过程,然后转入休眠期。青藏高原是红景天属植物的集中分布区。红景天中的不少种类植株呈现红色,分外鲜艳,特别是在生长的后期,经霜打以后,会变得火红火红的,与蓝天白云和高原雪被相映成趣,自成一景。
生活在羌塘的动物大多是青藏高原独有的濒危野生动物,其中藏野驴、藏羚羊、野牦牛被称为羌塘的“三大家族”。藏野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形酷似骡子,尾似马尾,又被称为“野马”,是高原型动物,栖居于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带。每年4-6月,母藏羚羊们离开雄藏羚羊,成千上万只汇集到一起向北迁徙,深入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产羔,7月份又原路返回羌塘南部。野牦牛是极耐寒动物,个体高大,性情凶猛。体侧下方、胸腹部及腿部都有一层又长又密的毛被,尤其是腹部的毛常常垂及地面,起到了极好保温作用。公牛长有一副粗壮的犄角,十分尖锐,是防御天敌的锐利武器。
保护区内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藏原羚、盘羊、岩羊、猞猁、兔逊、藏雪鸡等,许多湖泊里还有裸鲤、裸裂尻鱼和高原条鳅等高原特有鱼种,在湖滨滩地或湖心沙洲上有不少珍贵鸟禽品种,如赤麻鸭、棕头鸥、斑头雁、黑颈鹤等。还有西藏毛腿沙鸡、岩鸽、西藏棕熊、黑颈鹤、藏狐、高原兔、雪雀等常见动物,可谓是“天然野生动物园”。
地位价值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青藏高原的核心和主体,是中国国家级荒漠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最集中的地区,是最具高原生态特征的生态地理单元,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世界第二大陆地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气候条件最恶劣的的自然保护区。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优先地区,也被列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优先保护生态系统重点区域名录,对保护西藏物种资源多样性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保存该地区完整的、独特的高寒生态系统及多种大型有蹄类动物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这里有成千上万的高原独有野生动植物,同时也是藏族最古老的象雄文化的发源地,还是长江、湄公河、萨尔温江、黄河等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
无人区里的危险
“道路迷离,终日暝行,无里程,无地名,无山川风物可记。但满天黄沙,遍地冰雪而已。”这是湘西王陈渠珍在《艽野尘梦》中描述当年兵退西藏,误入羌塘草原,那种九死一生的惨烈旅途。
羌塘无人区美景与危险并存,在无人区里完全没有路。一旦大风席卷着沙尘汹涌而来,天地间瞬间被掩埋,吹跑一切生物。或者遇见龙卷风,人在龙卷风和沙尘暴面前就像一粒尘埃一样毫无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