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却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独具特色。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五个积温带的区别】
温度带 | 范 围 | ≥10ºC积温 | 作 物 熟 制 |
寒温带 |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 <1600ºC |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
中温带 | 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 | 1600—3400ºC |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 |
暖温带 |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 3400—4500ºC |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 |
亚热带 |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 4500—8000ºC | 一年两熟或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 |
热带 | 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 | >8000ºC | 水稻一年三熟 |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产生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冬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52.3 ºC);最热的地方是海南省;
【我国夏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及三大火炉】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最高气温49.6ºC);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时间分布:夏秋多春冬少;空间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四类干湿区的区别】
干湿地区 | 降水状况 | 分 布 地 区 | 植被 | 农业类型 |
湿润地区 | 年降水量>800mm 降水量>蒸发量 |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 森林 | 水田 |
半湿润 地区 | 年降水量400—800 mm、降水量>蒸发量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