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0年落实稳就业保民生、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6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资金、项目、土地、改革先行先试等30项奖励支持措施。合肥市3项工作榜上有名。
奖项一
财政预算执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国库库款管理、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
预算公开等财政管理工作完成情况好
名单:河北省保定市、威县,江苏省苏州市、沭阳县,浙江省杭州市、德清县,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山东省日照市、兰陵县,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广东省东莞市、广州市增城区,云南省昆明市、开远市,陕西省铜川市、镇巴县。
激励措施:2021年对上述地方利用年度预算中单独安排的资金等予以奖励,每个市奖励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每个县(市、区)奖励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适当体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主要做法
2020年,合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62.9亿元,同比增长2.3%,圆满完成年度预算;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432.7亿元,同比已转正。从动态时序看,全市财政收入自6月起逐月稳步回升,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发展态势明显。
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充分释放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预计全市2020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规模将超220亿元,直接惠及48万户市场主体,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全市促进高质量发展增值税减税规模超百亿元,为“芯屏器合” 、“集终生智”等战新企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抗疫和防汛重建坚决保障
全市各级财政共统筹防疫和防汛重建资金合计超60亿元,市财政按“先预拨、后清算”方式第一时间将资金拨付各县(市)区,坚决保障抗疫物资供应,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安稳过冬,人民满意度得到极大提升。
债券发行和争取上资贡献突出
全年发行专项债券较上年增长1.8倍,争取中央特殊转移支付和抗疫特别国债数额全省领先,有效发挥了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积极作用。
支持重大项目和创新发展成效显著
围绕重点产业链和战略企业发展,大力支持23个重大项目建设,撬动产值达60倍;支持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项目建设和市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全市国家高企数量突破3000家,创历史新高。
民生保障成果彰显
全市民生支出近千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6%。大力投入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民生保障领域,住宅加装电梯、公共停车场建设、惠民“菜篮子”、中小学“三点半”课后服务、幼儿园“明厨亮灶”等20项为民办实事广受好评。
厉行节约保主保重统筹有力
市本级一般性支出预算压减5%,预算执行中“三公”经费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再压减50%,会议、培训、差旅费等再压减15%。
奖项二
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
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
名单:吉林省长春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洛阳市,湖南省株洲市,广东省深圳市,重庆市荣昌区,四川省自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