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措施:2021年对上述地方在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导向计划安排,制造业单项冠军及其他示范项目、示范企业、示范平台评定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主要做法
2020年,合肥市克服“疫情、汛情”重重困难,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不动摇,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良好发展,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全省5.5和2.3个百分点,连续三年进入省会城市前三甲。单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创90个月来新高,工业利润增幅创9年来新高。完成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5%,高于全国、全省18.3和6.4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GDP贡献率达44.5%,对全省贡献率达25.5%,为合肥进入“GDP万亿俱乐部”提供有力支撑。
奖项三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
产业基础雄厚
名单:天津市滨海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昆山市,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湖南省长沙县,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激励措施:2021年对上述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优先将重点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储备库、给予较大额度和较长期优质信贷支持,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申报中给予名额倾斜,推动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优先在上述地方设立子基金。
主要做法
2020年,蜀山区战新产业产值完成121.14亿元,迈上百亿元台阶,增速41.1%,居全市第一位,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2.9个百分点,高于全年预期目标27.7个百分点,交出亮眼“成绩单”。
新兴产业动能加速。蜀山区战新产业整体发展持续加速,各项指标全线上升,创新驱动发展特征进一步明晰。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成为主力,同比增长94.8%,拉动战新增速54.5个百分点。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成功申报市级战新产业基地,初步形成“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核心基础零部件生产—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环保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领域、新材料产业领域均同比增长10%以上。
政策支持日益完善。出台了《蜀山区培育产业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从企业招引、房租补贴、信贷支持、专利申请等方面对符合条件的战新企业加以奖补。创新推出首期2亿元规模“战新贷”、首批1000万元“战新券”。2020年,为企业兑现培育新动能奖补资金5400余万元,争取“三重一创”、科技创新等省市政策资金4500余万元。
战新企业快速成长。蜀山区战新企业门类齐全,集聚战新企业29家,其中节能环保产业领域11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4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4家,新能源产业领域3家,新材料产业领域3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2家,生物产业领域2家。累计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3家,超50亿元的企业1家,2020年申报新增战新企业5家,预计提高全区战新产业产值增速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