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风景名胜(二)

“逆旅相逢处,江村日暮时。从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江心屿(壹)
江心屿,又称江心孤屿,是中国“四大名屿(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江心屿、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东门屿、台湾省台东市兰屿)”之一。位于鹿城区北面瓯江之中,是散落于瓯江下游自西向东“三颗明珠(江心屿、七都岛、灵昆岛)”中最西的岛,与七都岛同隶鹿城区管辖(灵昆岛隶于洞头区)。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长,南北窄。风景秀丽,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历来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文学巨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谢灵运、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于江心屿。
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留有叹咏江心屿的著名诗章近八百篇。屿中名胜古迹众多,如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文物保护建筑。现建有儿童乐园、游乐场、情人岛、盆景园、拓展园、戛纳名人摄影公馆、共青湖等。
江心屿四面环江、两塔对峙、亭阁翼然、瓯潮涨落。自古以来,她就是“佛之岛”、“诗之岛”和“塔之岛”。
江心屿古时曾为两个小岛。东晋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唐代以降,屿上梵宇和浮屠逐渐增多起来,如净信禅寺、普寂禅院及西塔、东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南下,曾驻跸普寂禅院。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佛僧清了奉诏来江心屿设坛传经,率众填塞中川,两屿遂连接为一,于填塞处建寺,名中川寺,通称江心寺。不久,宋高宗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宗室道场”。

江心寺
宋末文天祥在元兵押解途中脱险来温,留居岛上。近代,作为温州开埠的见证,东塔山麓的英国驻温领事馆是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的产物,这座五间三层的砖木楼房仍在,充满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艺术韵味。

英国驻温领事馆旧址
1974年,成立了“江心屿扩建工程指挥部”进行航道整洁和滩涂改造。原来只有六十亩的公园扩建到现在的一千亩。“东西双塔”在1981年被列为温州市第—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国际航标组织列为世界百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国际航标协会正式宣布其为世界航标遗产。1998年,温州市政府再一次投入巨资启动“亮丽工程”,并于1999年2月11日竣工,使夜游江心屿成为现实。2000年,东瓯大桥建成通车把江心屿和南岸的温州和北岸的瓯北连为一体。2006年6月,江心屿灯光秀开始动工建设,动用现代影射原理和多种手法,重点突出二塔一寺(东、西塔和江心寺)。江心屿目前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鹿城区著名人物(四)
薛季宣,南宋著名理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之一。字士龙,号艮(音亘)斋,学者称“艮斋先生”。薛徽言(北宋进士)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音毕。岳飞幕僚)宦游各地。十七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音盖。安徽省阜阳籍),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朱正伦(1875年—1934年)近代雕塑家。民间艺人,曾任上海美专劳作科雕塑教师。从其岳父习塑匠,又曾学雕花木匠,终能融合各种技巧而成就造型艺术之特长。善雕黄杨木人物,因材象形,妙造自然。平日定制甚多,但非至穷困时不动手。每于得间作品上刻“子常”二字细款。题材广泛,作品如济颠、渔翁、牧童、捉迷藏、戏弥陀、刘海、苏武牧羊等,无不栩栩如生,神形俱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