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城武汉,别名江城。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
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更是一个典型的商业性市镇 , 它形成于明代中叶,快速发展于清代,有“楚中第一繁盛处”之称。
1842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汉口被辟为开放口岸。随着外商的不断涌入,这座长江中游最大的城镇也跨入近代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一片畸形的繁荣景象。
本组图片拍摄于1900年至1911年间,记录下了古镇汉口在清末时期的真实景象。
1900年的汉口通济门。在武汉三镇当中 ,汉口建城最晚。因南边有汉水作天然屏障,故只在北部修筑了城墙,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围城 。
当时汉口自西至东有八座城门,分别是通济门、大智门、循礼门、由义门、居仁门、玉带门以及两座便门。图中可见当时汉口堡保持得相当完整,在不久后的1907年被拆除,颇为可惜。
站在高处鸟瞰眺望汉江,近处民房及各种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江边的洋行仓库清晰可见。
1909年的汉口外滩景象,滨江大道宽阔平坦而整洁,道边上载有一排整齐的绿化树,路上的行人、车辆和脚夫往来不断。
萧条的汉口外滩。拍摄者称这张照片为“被遗弃的外滩”。因为当时正处在辛亥革命期间,江边大道上的行人和江面上的船只都明显减少,显得十分冷清。
以下几张照片都拍摄于1900年,以立体照片的形式存世。这是从当时的市政会大楼向外看到的景象,楼下聚集着很多拿着各种工具等待找活的百姓,远处的街道上,搬运工人挑着货物来回穿梭。
市政府大楼北边的街道,这里是欧洲人的聚集区。两边都是洋楼的街道中间,有很多挑着木箱子,里面装满茶叶。
当时汉口是在中国内陆最大的茶叶市场,全国各地的茶叶云集于此。图为码头的卸货工人正在搬运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