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浙江地级市,古称越州,越国于公元前490年建都于绍兴,距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绍兴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东连宁波,南临台州和金市,西接杭州,北隔钱塘江与嘉兴相望,绍兴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也是著名的水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
绍兴管辖面积为827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千米,下辖越城、柯桥和上虞区3区、诸暨 市、嵊州2个县级市和新昌县。地势南高北低,形成群山环绕、盆地内含、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征,地形骨架呈“山”字形,概括为“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南部为山地,最高峰是诸暨会稽山脉主峰东白山,海拔1194.6米;中部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台地;北部是地貌单调的平原。绍兴市常住人口527万人,2020年绍兴市实现生产总值(GDP)6001亿元。
大禹治水后,在绍兴茅山召集诸侯,论功行赏,死后葬于此山,更名茅山为会稽,这是会稽名称的由来,春秋时越族绍兴为中心建立越国,成为春秋列国之一。吴越争霸是春秋战国时最精彩的故事,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后在槜李大败吴师,但后来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并在吴国作人质,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重用范蠡、文种,卧薪尝胆,国力渐渐恢复。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趁吴王夫差参加黄池之会兴兵伐吴,大败吴师。公元前473年勾践攻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勾践是绍兴的代表人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西汉时以江浙之地设会稽郡,可郡治设在苏州,绍兴成了山阴县。东汉时分会稽设吴郡,会稽的名称终于还给了绍兴(郡治山阴)两汉时绍兴名人当属思想家王充,王充绍兴上虞人,自小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后师从班彪,做过小官,王充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论衡》,共八十五篇,解释万物的异同,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
三国时仍设会稽郡,并扩大到了福建,西晋时成了孙秀的封地,称会稽国,南朝均设会稽郡,陈朝分山阴县设会稽县,两县同城而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绍兴代表人物当属大书法家王献之,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精习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在楷书和隶书上有深厚功底,在书法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有“小圣”之称。唐人张怀瓘《书估》评其书为“第一等”。
隋朝设吴州和吴州总管府,州治会稽,大业时一度改名越州,是为越州名称之始。唐代设越州,乾元时置浙江东道节度使驻越州,五代十国时属吴越国。唐代诗人和书法家贺知章,越州永兴人(现属杭州萧山),贺知章是官做得比较大的诗人,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