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米价格坚挺,种植面积增加
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的预测,2021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约6.40亿亩,较上年度增加2109万亩,增长3.4%, 而且玉米价格持续走高,5月份玉米期货达到2800元/吨,加之生猪存栏量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国内畜牧养殖业不断升温,对玉米秸秆需求持续加大,对玉米收获机械,尤其是茎穗兼收和秸秆
![茎穗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爆发增长的秘密](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09/1641704251zJkUEm.jpg)
处理机械的市场信心具有很大提升。
2、“抢”补贴资金
据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系统数据显示,2020年国家下拨了170亿元的国补资金,但实际执行了287亿元,透支了117亿元,2021年第一批国补贴资金只有140亿元,填补2020年的超补之后,留给2021年真正的可用的补贴资金不到25亿元,而补贴资金严重不够用的重灾区恰恰是玉米机的主产区——长江以北地区。
面对补贴资金严重透支的情况,尤其是本该下半年才大量销售的玉米机,提前销售抢补贴资金成为了“无奈之举”。其实这也不是单单今年,往年在一些资金比较紧张的省份早已开始这种操作。
3、补贴政策调整
根据新的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当年度的农机补贴资金申请数量达到当年可用资金(含结算资金和调剂资金)总量110%,将停止受理补贴申请,这意味着一旦今年销售的机器无法录入到补贴系统,经销商和用户都将面临补贴金额可能下降地风险。虽然今年各省重点调整拖拉机、无人驾驶等机型的补贴额度,玉米机不仅没下调甚至有所上升,但老机手们都想早下手早安心,尤其是明年年底“国四”登场,还存在补不上的巨大风险。
4、原材料价格上涨,机手担心下半年涨价下的提前购买
今年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疯涨,农机生产企业大都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但受制于竞争因素,目前几个主要的玉米机生产厂家都没有调价,但厂里要么放出了涨价的风声,要么已经发了正式的调价通知,经销商想赶在调价前提前锁定产品。这种恐慌情绪也传导到用户层面,用户也想在上半年提前购买玉米机。
当然主因还是补贴资金紧张,并且不是个别地区的紧张,而是北方玉米联合收获机所有主销市场的普遍紧张。
![茎穗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爆发增长的秘密](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09/1641704252f0ZW3Q.jpg)
![茎穗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爆发增长的秘密](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09/1641704253NRncbW.jpg)
(二)茎穗兼收机特殊原因
1、特殊的收益结构,机手喜欢,种植户也满意
互联网行业有一种商业模式叫“免费”,只要一种产品或服务是免费的,这种产品或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就基本上是无敌的,当然“免费”是一种表面现象,在一个环节免费肯定要在另一个环节收费,或是“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去付费”。
茎穗兼收机之所以近几年热销,其中最大的推手就是“免费”的商业模式。那么具体是如何“免费”的呢?
先说说普遍摘穗玉米收获机。普遍的4行玉米机市场售价12-16万元,目前机收价应该是80元/亩左右,其中纯利润大约为40-50元/亩,一年干1000亩的话挣纯利可达5万元,收回成本需要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再说说茎穗兼收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普遍的市场售价在19-25万元,其商业模式是这样的:机手给老百姓收玉米,摘玉米棒子老百姓不用给机手钱,但老百姓要把玉米秸秆送给机手(换一种说法就是机手帮助老百姓把玉米秸秆处理干净),按一亩地产草3000斤算,每斤草7分钱,一亩地能卖210元,扣除油费和三轮车的费用,机手大约能落180元,这就是机手的纯利,一天作业50亩,一天纯利900元,茎穗兼收机作业时间相对长一点,如果作业时间能达到20天,就有18万元的纯利,理论上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就能收回成本,比普遍玉米机时间大大缩短,购机地风险也相对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