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区:唐621年属鄞州地。738年,析越州鄮县地,置奉化等四县,属明州。后建置、隶属、分合多有变化,但奉化县一直持续到1988年。1988年,奉化县改设县级奉化市。2016年,奉化市改设宁波市奉化区。
象山县:春秋时,象山为越国鄞地。汉为鄞县、回浦(后改章安)两县地。唐初分属宁海及鄮县。706年,析宁海、鄮县地置象山县,因县北有山“形似伏象”故以山命县名。
宁海县:西晋公元280年始置宁海县,隋589年宁海县并入临海县。唐621年于临海县置海州,复置宁海县。624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689年复置。1958年,宁海县并入象山县,1961年复置。
余姚市:秦置余姚县(一说汉置),属会稽郡。东汉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隋589年余姚并入句章县,唐621年置姚州。宋为“望县”,为“东南最名邑”。元1295年改余姚州。明1369年,废余姚州复余姚县。后余姚县域变化甚小,余姚县持续至1985年。1985年,余姚县改设县级余姚市,由宁波市代管。
慈溪市:秦置句章县,属会稽郡,县治在城山渡(今余姚市河姆渡东5里)。唐621年,废句章县,分置鄞州、姚州。624年,废姚州置余姚县,慈溪归其属地。唐738年分鄮县为慈溪等4县。明1418年,慈溪失县印,改慈溪县为慈谿县。1954年,慈谿县境进行大调整,新县境由原慈谿、余姚、镇海3县北部(俗称“三北”)的产棉地区组成。1956年,改慈谿县为慈溪县。 1988年,慈溪县改设县级慈溪市,由宁波市代管。
绍兴市
夏少康中兴后,封庶子无余于会稽,奉守禹杞,号曰“於越”。春秋时为越国。战国时为楚所败,遂并入楚国。公元前221年,秦置会稽郡,汉袭秦制。隋589年更名为吴州,605年置越州,607年复为会稽郡,唐因之。宋908年改为东府,978年复置越州。南宋1130年,宋高宗赵构题“绍祚中兴”四字,翌年改年号为“绍兴”,并以此年号升越州为绍兴府。元为绍兴路,明复置绍兴府,清袭明制。1912年为会稽道。1936年为第三专员公署。
1949年,浙江省设立绍兴专区,专署驻绍兴市,辖绍兴市和绍兴、嵊县、新昌、上虞、诸暨等7县。1952年绍兴专区撤销,所属绍兴市、绍兴、诸暨县由省直辖,其他县划属宁波专区。1953年,原绍兴专区所属县大多划属宁波专区。1964年,恢复属绍兴专区,专署驻绍兴县,辖绍兴、上虞、嵊县、新昌、诸暨5县。1970年,绍兴专区改称绍兴地区,辖县不变。
1949年,析绍兴县城区及近郊设立县级绍兴市,1958年,绍兴市并入绍兴县。1962年,恢复绍兴市,1963年,绍兴市并入绍兴县。1981年,绍兴县改设县级绍兴市。
1983年7月,绍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绍兴地区,绍兴市析出绍兴县,将原绍兴地区的上虞县、诸暨县、嵊县、新昌县和新置的绍兴县划属绍兴市管辖。至2020年末,绍兴市共辖3区1县,代管2县级市。
柯桥区:春秋战国为越国都城。秦时,山阴隶会稽郡。晋324年去郡复国,属会稽国。至唐758年改越州,领山县和会县。南宋1130年演变为绍兴府,山、会二县属之。1912年,废绍兴府,合山、会两县置绍兴县。1981年,绍兴县改设县级绍兴市。1983年,自绍兴市析置绍兴县。2013年,撤销绍兴县,改设绍兴市柯桥区。1949年及以后主要属绍兴专区(地区),1983年属绍兴市。
越城区: 1981年重置绍兴市。1983年自绍兴市析置绍兴县,析出绍兴县后的绍兴市城区改设绍兴市越城区,因2500年前曾是越国都城而命区名。1949年及以后的隶属与柯桥区相同(下同)。
上虞区: 公元前222年,秦置上虞县。以后各代屡有撤县、并县、复置、隶属变更等演变。自唐821年以后一直沿用上虞县。1992年,上虞县改设县级上虞市。2013年,上虞市改设绍兴市上虞区。
新昌县:汉代至唐代均为会稽郡所辖剡县的一部分。后梁908年,析剡县东南部13乡置新昌县,县名得自新昌乡名。相继隶属于越州、绍兴府。1958年并入嵊县,1961年复置。
诸暨市:春秋为越国地,越王曾先后在境内埤中、大部、勾乘建都,是越国古都。公元前222年,秦置诸暨县,因“县有暨浦,诸山,因以为名。”新莽和唐时曾改疏虏县、暨阳县,不久仍复诸暨县。南宋时境内析置义安县,旋并入诸暨县。元时升为诸暨州,后改诸全州,明降为诸暨县。1989年,诸暨县改设县级诸暨市,由绍兴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