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献血者投稿 血液成分分离机
由于成分血捐献间隔短,再加上血液要回输,许多人因为恐惧或担心而拒绝捐献,但实际上捐献血小板非常安全。捐献血小板前,医护人员会根据捐献者的血小板计数确定其能否捐献及捐献的数量,保证采后血小板量仍在正常范围。
此外,血小板的恢复比红细胞快,捐献血小板三天后,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即可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在捐献过程中也是绝对安全的,捐献者的血液都在经严格消毒的密闭管道套材中循环分离,每位捐献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套材,绝对不会造成交叉污染或感染上疾病。
3、成分献血也是一种爱

图片来源清华红十字会
对于无偿献血,成分献血是一种更加科学的献血方式,也更加考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以及自律能力。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百次献血英雄,200次献血英雄,甚至更多次,他们都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血小板捐献对献血者身心素质要求比捐献全血略高。
长久的捐献,血小板的捐献者都保持对自己的高度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保证身体健康按期捐献血小板,献血小板对他们无害,反而让他们一个个都成了健康达人。
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感的爱心行为,近年来更有多所高校都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校方鼓励大学生勇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无偿献血便是一种最有意义的表达方式。

图片来源中国献血网
我们曾在多次报道中看到过他们创造下的热血成绩,更看到过如武大博导潘迎春老师这样的榜样力量:自2004年开始,16年已经成功捐献3次全血,197次成分血,累计84900毫升。(点击蓝字查看相应详细内容)
作为高校的领头羊,清华大学22日更发起“岁末愿望清单,无偿献血,共赴岁末"无偿献血专场活动,在11月28日,热血的清华学子将再一次伸出手臂,捐献自己的全血或成分血;而这样有爱的活动,清华大学坚持了18年。
若捐献血小板不安全,会有这么多爱心人士和高校大学生坚持吗,所以想对开篇那位医科大老师,以及千千万万个如这位老师一样,单纯认为捐献全血才安全的人们说一声:
有一种爱叫成分献血,烦请了解一下。
致敬所有长久以来,坚持定期捐献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们,是你们给了成分献血底气,衷心地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