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津巴布韦人均GDP高达1000美元,而当时中国的人均200美元,是中国的五倍。
2018年,津巴布韦人均GDP2146 美元,而中国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将近津巴布韦的5倍!
激进土改政策,坠入苦难深渊
虽然津巴布韦独立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津巴布韦后来一系列政策如经济政策出现了重大失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直接把这个国家带入了苦难的深渊!
1980年,津巴布韦有约12万名白人和700多万黑人,但全国耕地有近一半都集中在6000名白人农场主手中。
2000年,津巴布韦黑人老兵强烈要求分配土地,强行占领1200个白人农场,白人农场主遭到毒打甚至杀害,引发了一系列流血冲突,津巴布韦土地问题成为国际焦点问题。
穆加贝签署宪法修正案,允许政府在无须给予赔偿的情况下,征收白人农场主的土地,分给无地的黑人农民,此举推波助澜,让津巴布韦土改更加激进。
这种掠夺政策严重打击了白人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迫使大批白人农场主纷纷逃到国外或撤资。临走时,白人农场主出于愤怒,破坏了灌溉系统,拿走了关键设备。
广大无地黑人农民则将白人农场主的土地分割成小块,终于得到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这一场景在东方某国曾出现过,但结果却截然不同。
因为黑人只是“有其田”,而非“耕者”。
获得了土地的黑人们,只有极少数黑人耕种经验,绝大部分黑人不仅缺乏资金和生产资料,也缺乏生产技术和经营农场的能力,更没有资金购买设备、化肥等原材料,更重要的是责任心也不高。
除了在农田上载歌载舞外,黑人的耕种方式就是看天吃饭。
恶果很快显现,由于黑人农田经营不善,导致当年全国农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进而拖累整个国民经济开始急剧下滑,陷入混乱。
失去了白人的农业技术与农场管理,津巴布韦农业一落千丈,黑人再没有吃饱过。昔日的非洲粮仓即使在灾年也能大量出口粮食,但现在却在风调雨顺的年月里也食不果腹、饿殍遍野。
土改后,津巴布韦的粮食产量出现暴跌。在2001-2008的八年时间里,津巴布韦所产的粮食只能满足7成国民的日常需求。从2000年到2009年,全国农业收入共缩水120亿美元。
而土改前,津巴布韦的粮食生产除了能满足本国需求之外,还能大量出口到非洲其他国家,而到2016年津巴布韦有400万人需要粮食援助,成了粮食进口国。
激进的土地改革造成了津巴布韦农业衰退,经济遭到了灭顶之灾,直接危及人民正常生活,连吃饭都成问题。
粮食短缺成为恶性通货膨胀的诱因,而恶性通货膨胀反过来又使全国各行各业特别是农业形势不断恶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直接拖垮了津巴布韦的经济。
失业率高达80%,贫困人口高达90%,人均寿命不过四十岁,200万人民为了生计被逼逃到邻国。很多人冒着被鳄鱼袭击吞噬的危险从林波波河偷渡到南非去打黑工。
该国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超过0.5,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
津巴布韦政府强硬的土改政策导致了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不满,它们不仅减少或停止对津巴布韦的投资和援助,而且还对津巴布韦实施经济制裁长达20年,先后有三四百家西方公司从津巴布韦撤走。
纸醉金迷的黑人权贵
但穆加贝这些黑人权贵,却大发国难财,依旧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
津巴布韦总统在香港购置价值400万英镑豪宅。
穆加贝与格蕾丝在1996年结婚,其婚礼被批评为挥霍无度,津巴布韦的新闻更以“世纪婚礼”形容。
格蕾丝在国内又被戏称为“格蕾丝小人”(原文:Dis Grace,意思是不光彩),反映她生活奢侈和以第一夫人身份弄权干政。
她以血拼闻名国际,素有“古驰格蕾丝”(Gucci Grace)的外号。
她曾在巴黎花掉75,000英镑购物,过去数年还从津巴布韦中央银行提出超过五百万英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