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务员刘玮莹
一线话务员每天与投诉电话打交道
他们深知——电话那头的消费者
很多时候更需要的是被倾听、被重视
碰到电话打不通的时候,可能还会更加的不舒服。通过AI“智能座席”的话,不需要等待,他会觉得至少有相关的部门知道我要反映的情况了。
事后如果有不清楚的,我们还会有人联系消费者,也就是他提出的诉求能够及时地做到一个响应。
当然,“智能座席”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在记录投诉时——它的准确率有待提高
现阶段有时还需要工作人员再进行核实
尤其是在消费咨询环节——
“智能坐席”需要储备更多知识
在投诉举报中心
一些资深话务员还变身为AI训练师
将各类投诉的关键词和答案输入系统
比如说消费者投诉的是手机问题。手机有各种零配件,可能是电池问题,可能是耳机;它还可能涉及换货和退货。但是它涉及的三包政策等,答案都是同一个。
所以我要用一个咨询作为主问题,其他的是针对它的一个扩展问题,而且要联想到各种语境,各种表述,把这个内容进行丰富化——比如,同样是耳机,就有“耳机坏了”“耳机没声音了”“耳机不出音”等等。
——话务员朱胜琼

AI技术的上线,效果显而易见
12315热线的接听率大幅提高到了90%
相比话务员一天可处理投诉约80条
“智能座席”能做到120条以上
当然,再聪明的设备最终要为人服务
上海12315投诉举报平台
除了热线,还有窗口
有电话投诉、还有网上平台
在投诉举报中心主任沈若青看来
AI技术在12315热线的应用
根本还是为了加快投诉举报的受理速度
接听更快、维权更快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有智慧的窗口,有温度的平台。
计划用1-2年的时间,把市场监管领域涉及的、与消费投诉举报相关的内容,在AI人工智能中能够反映出来。我们希望它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多地是回答问题,而不仅仅是把内容记录下来。
当然,远期我们还有更大目标——甚至可能让调解也进入智能环节,它就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案件处置时限大幅缩短、处置流程更简化便利,让消费者易维权、善维权。
——沈若青

当一座城市都在推动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行各业
但无论是经济数字化还是治理数字化
最终都会落脚于生活数字化
眼下,传统的热线服务还都依赖人工接听
当然,对话和沟通有其不可替代性
但人力总有限
如何既强调“人的体验”又突出“受理效率”
上海市场监管部门将AI应用于12315热线
是一次创新尝试
也是一次理念转变
AI技术要学习的路还很长
但核心一点,大家都有共识——
创新也好、改变也好
必须要以“用户视角”
绝非“部门视角”更不是“技术视角”
能听、能问、能对话
关键还要能推动投诉问题的解决
这才是,AI应用最重要的出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