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婴儿的费用主要包括术前检查的费用、促排卵和卵泡监测的费用、手术费用、胚胎冷冻及保存费用,以及影响试管婴儿成功率的一些疾病的处理费用等。
术前检查费用相差不大,促排卵费用根据促排方案的不同、促排药物种类(进口或国产药物)及用量、生长激素的使用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到试管婴儿的治疗费用。
目前看,民营和公立医院之间的价格差不大。公开信息显示,某公立医院实施一代试管婴儿基础费用为2.8万元,同一过程另一私立医院报价3万元。
如果要用上“三代试管婴儿”的胚胎植入前诊断技术,总价可能会达到10万元。
钱花出去了,却不能“包生孩子”。在41岁成功怀孕之前,王慧先后五次取卵、三次移植胚胎,在国内试过,也到日本试过。她向《财经·大健康》形容那段经历,“像等待一次次宣判,宣判你的卵好不好、能不能用、能不能配成胚胎、胚胎是什么级别的、最后能不能移植”。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周曙光曾在某问诊平台表示,35岁以下妇女做试管婴儿的成功率约50%,40岁以上的可能就只有20%。
全国一年新设生殖相关企业近2.5家,但它们未必能赚大钱
单价高,成功率却不算很高,然而,对有生育障碍的夫妇来说,想要“亲生的”孩子,这是唯一选择,辅助生殖就此成了一门利润率颇高的生意。
有“辅助生殖第一股”之称的锦欣生殖(01951.HK),2021年上半年营收8.59亿元,毛利率为42.3%。这是一家主营辅助生殖的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近七成。旗下有位于成都、武汉、深圳的三大医院提供辅助生殖服务,在美国也有相关业务。
业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一般认知是“微利行业”,即使经营情况较好,利润率也多在15%以下。锦欣生物超过40%的毛利润,已接近有“牙茅”之称的通策医疗。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年经历过各类完整辅助生殖流程的妇女,至少有100万人次。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评估,每七对夫妇中约有一对夫妇存在生殖障碍。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李雪梅曾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介绍,有数据表明,国内不孕症患者占已婚夫妇人数的12.5%。
都市女性的生育年龄逐渐推迟也扩大了辅助生殖市场。而当女方出现年龄过大、卵巢功能低下、卵巢储备不足等情况时,即便是做辅助生殖,难度也会加大。原因一方面是可取到的卵子数就会少,例如有的患者一次可以取到十几枚卵子,有的只能取到2个-3个卵子;另一方面取到的卵子质量不好,也会导致配成的胚胎质量差。
很多人瞄准了辅助生殖市场。天眼查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间,新设“生殖”相关企业已近2.5万家。
然而,与创业者的热情相比,创投市场对从事辅助生殖的医疗机构,热情似有减退,2021年仅见一起亿元级融资披露。
这与辅助生殖医疗准入许可门槛较高有关。截至2020年6月30日,批准开展人类生殖辅助技术的医疗机构仅523家。
这些拥有辅助生殖技术许可的机构,90%为公立医院。即使是民营龙头锦欣生殖,其招股书披露的2018年所占市场份额,也仅为3.9%。
辅助生殖特别是试管婴儿实施过程中,很多医疗行为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一位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告诉《财经·大健康》,仅在取卵这个环节,他就常常碰到过度卵巢刺激综合症患者紧急入院,这是接受药物促排卵产生的后遗症,严重者可能出现胸水、腹水,甚至危及生命。
因为,取卵时用的是穿刺术,促排药物刺激后的组织很娇嫩,如果穿刺不够精准,没有穿到卵泡而是穿到血管,就可能导致大出血。
这些因素让资本更谨慎。2021年辅助生殖领域公开的唯一亿元级融资,是为辅助生殖实验室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韦拓生物。该公司研发的玻璃化冷冻液/解冻液、配子缓冲液在这一年陆续获批,投资方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辰基金负责人徐怡称,获批产品入院工作正“快速推进”,预计未来两年将有更多产品获批。
是的,投资者似乎把目光转向了促排药物和辅助生殖所需高值耗材。这一领域的高值耗材市场中,占比较高的是无菌试剂产品,包括冷/解冻液、培养液等,目前主要由Vitrolife、CooperSurgical等外企垄断。以在美股上市的CooperSurgical为例,该公司2020年营收为24.309亿美元,毛利率达63%,比辅助医疗生殖机构更为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