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同济大学和芬兰阿尔托大学合作成立“同济-阿尔托设计工厂”和“同济大学中芬中心”,通过“设计思维”整合设计创意、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学科,成为全球知名的国际化、跨学科、开放创新平台。
2017年,同济大学创意学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Joi ITO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edia Lab)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在上海建设“City Science Lab@Shanghai”联合实验室。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诸如此类与国际艺术院校的合作课程项目。这类项目的好处自然不必多说,不但能开拓国际化视野,也能够让设计专业的学生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当下世界上前沿的设计工具、设计思维与方法论,以及相互之间产生不同文化下的观点碰撞。
- 其二,是做适应当下社会亟待解决问题的科研设计。
设计肩负着社会的使命,如果脱离社会问题,那么无论是再好的观点还是技法,都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焦点,都集中在社会问题或未来发展中。
比如2021年初,同济大学智能大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围绕着如何让计算机理解并自动生成平面及可视化设计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智能设计方向上有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相关研究所涉及到的四篇论文被国际可视化及人机交互的顶级会议 IEEE VIS 2020 以及 ACM CHI 2021 收录发表。
其中就有自动海报生成系统、自动可视化内容生成系统等等。
除此之外,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了快速解决多个国家没有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问题,华大基因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易托邦联合设计了可移动充气式P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火眼实验室(气膜版)。
- 其三,是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
校企合作资源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有足够多的实战经历,能够让你在职场上即便是应届生,简历的含金量,也有足够的竞争力。而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新学院自成立以来,与欧特克、阿里巴巴、腾讯、海尔、中国中车、上汽、阿斯顿·马丁、宝马、戴森、科沃斯、世联行、深圳建科院、万科、优衣库、华为、西门子等行业领军企业,以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