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接受。项目团队决定接受风险的存在,而不采取任何措施(除非风险真的发生)的风险应对策略。不过,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威胁没有太大的变化。最常见的主动接受策略是建立应急储备,安排一定的时间、资金或资源来应对风险。
(2)积极风险或机会的应对策略:开拓、分享、提高
①开拓。如果组织希望确保机会得以实现,可就具有积极影响的风险采取该策略。直接开拓措施包括为项目分配更多的有能力的资源,以便缩短完成时间或实现超过最初预期的高质量。
②分享。分享积极风险指将风险的责任分配给最能为项目之利益获取机会的第三方。包括建立风险分享合作关系,或专门为机会管理目的形成团队、特殊目的项目公司或合作合资企业。
③提高。通过提高积极风险的概率或其积极影响,识别并最大程度发挥这些积极风险的驱动因素,致力于改变机会的“大小”。
(3)应急应对策略
可以针对某些特定事件,专门设计一些应对措施。
对于有些风险,项目团队可以制定应急应对策略,即只有在某些预定条件发生时才能实施的应对计划。如果确信风险的发生会有充分的预警信号,就应该制定应急应对策略。应该对触发应急策略的事件进行定义和跟踪。
采用这一技术制订的风险应对方案,通常称为应急计划或弹回计划,其中包括已识别的、用于启动计划的触发事件。
(4)专家判断
由具有相关知识者为每个具体的、已定义的风险的应对措施做出专家判断。
专家判断可以来自具有特定教育、知识、技能、经验或培训背景的任何小组或个人。
3、规划风险应对的两大成果:项目管理计划更新、项目文件更新
(1)开展本过程可能导致项目管理计划更新。更新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①更新进度管理计划:反映风险应对措施所带来的过程和实践变更;可能包括与资源负荷和资源平衡相关的容忍度变更或行为变更,以及进度策略更新。
②更新成本管理计划:反映风险应对措施所带来的过程和实践变更。可能包括与成本会计、跟踪和报告有关的容忍度变更或行为变更,以及预算策略更新和应急储备使用方法更新。
③更新质量管理计划:反映风险应对措施所带来的过程和实践变更。可能包括与需求、质量保证或质量控制有关的容忍度变更或行为变更,以及需求文件更新。
④更新采购管理计划:反映风险应对措施所带来的策略变更,-如自制或外购决策的变化,或者由风险应对措施所带来的合同类型的变化。
⑤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中的人员配备管理计划,反映风险应对措施所带来的项目组织结构变更和资源使用变更。可能包括与人员分配有关的容忍度变更或行为变更,以及资源负荷更新。
⑥更新范围基准:反映因应对风险而产生的新工作、工作变更或工作取消。
⑦更新进度基准:反映因应对风险而产生的新工作(或取消的工作)。
⑧更新成本基准:反映因应对风险而产生的新工作(或取消的工作)。
(2)在规划风险应对过程中,应该根据需要更新若干项目文件(如风险登记册、假设条件日志、技术文件、变更请求)。
例如,选择和商定的风险应对措施应该列入风险登记册。风险登记册的详细程度应与风险的优先级和拟采取的应对措施相适应。通常,应该详细说明高风险和中风险,而把低优先级的风险列入观察清单,以便定期监测。
风险登记册将包括下述内容:
- 已识别的风险、风险的描述、所影响的项目领域(如工作分解结构WBS组成要素)、其原因(如风险分解结构RBS元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项目的目标。
- 风险负责人及分派给他们的职责。
- 风险定性与定量分析过程的结果,包括项目风险优先级清单以及项目概率分析。
- 商定的应对措施。
- 实施选定的应对策略所需的具体行动。
- 风险发生的触发条件、征兆和警示。
- 实施选定的应对策略所需的预算和进度活动。
- 在考虑利害关系者风险承受度水平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