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重庆市自然博物馆和万州博物馆联合发掘,获得一具保存十分完整的东方剑齿象骨架化石。
● 2011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万州博物馆联合发掘,获得两具完整度相当高的东方剑齿象骨架化石。
● 2016年至今,重庆市地勘局208地质队采集和保护大量化石标本,包括24具完整度较高的骨架化石。
![这些化石首次公开亮相!](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16/1642308732qnLOgV.jpg)
盐井沟老屋包化石埋藏图。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供图
截至目前,盐井沟已发现化石种类2纲10目50余种。
● 30余种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东方剑齿象、巴氏大熊猫、金丝猴丁氏亚种、长臂猿、黑熊、古爪哇豺、最后斑鬣狗、虎、野猫、期望大灵猫、丽豺、突吻猪獾、华南巨貘、苏门答腊犀、谷氏大额牛、大苏门羚、水鹿、褶齿香麝、大赤麂等;
●20余种小型哺乳动物化石。
丰富的化石标本为研究该地区生物类型、生命演化、环境及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资料,为建立中国第四纪年代地质系统框架提供了重要证据。
盐井沟动物群
具有生物多样性的鲜明特征
魏光飚分析,盐井沟动物群具有生物多样性的鲜明特征,大多数动物种类,幸存到了更新世晚期,甚至到了全新世,数千年前才从该地区完全消失。
在更新世复杂多变的气候波动中:
●一部分动物在盐井沟地区绝迹,但幸存于更远、更暖和的中国或亚洲其它地区,如长臂猿、犀等;
●动物在气候转暖的过程中被迫退出了这个地区,在更高海拔、更寒冷的地方寻找到避难所,如大熊猫、金丝猴等;
●盐井沟动物群部分成员则是完全灭绝了的属种,如巨貘、剑齿象等。
“这些动物种类的灭绝,是盐井沟动物群与中国西部现生哺乳动物群之间的真正区别。”魏光飚说。
来源:重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