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着火: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到达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且在火源移去之后仍然能够持续燃烧的现象。
6、物质的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能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期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者着火点,以“℃”表示。
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下,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

7、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8、自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9、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
10、爆炸的分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