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就业方向: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3,院校推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山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等。
九,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专业以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理论与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为目标,学习机器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深度学习框架、工具与实践平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语音处理与识别技术、视觉智能处理技术、国际人工智能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方法,培养人工智能专业技能和素养,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和专业嗅觉。
1,主要课程:⑴认知与神经科学课程群: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基础、人类的记忆与学习、语言与思维、计算神经工程。⑵人工智能伦理课程群:《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⑶科学和工程课程群: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科学家和理论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寻找人工智能的突破点,同时必须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让人工智能学科走在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上。⑷先进机器人学课程群:《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⑸人工智能平台与工具课程群:《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⑹人工智能核心课程群:《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2,院校推荐:2018年4月,教育部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2020年3月3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中,“人工智能”专业新增最多。目前有180所高校都新增了“人工智能”专业。此外,“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医学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等智能领域相关专业,也同样是高校的新增备案和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中的热门。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建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常州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温州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州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河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南华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