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格拉斯为《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谱曲。此时,他对如何在极简主义的框架下创作富有画面感的电影音乐已颇有心得。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格拉斯承接了大量的电影配乐,他那不同于好莱坞任何配乐门派的创作技法,因具有独特的内化气质,尤其适合于那些注重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与命运起伏之间产生紧密关联的电影。
格拉斯的巅峰配乐是2002年的《时时刻刻》(The Hours)。关于这部配乐,得从影片的原著小说作者迈克尔·康宁汉说起。因为康宁汉是格拉斯的乐迷,更因为康宁汉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他耳里听的正是格拉斯的音乐,他一边构筑这部意识流式的小说,一边在心里飘浮格拉斯那反反复复、绵延不绝的曲调。
这是三个女人的故事,虽然处于不同的时空,却时时刻刻都渴求更有意义的生活。她们的故事交织到一起,在每个时空,女人都被压抑,但更多的是抗争和对自由的表达。电影相当忠于原著,把那种潜藏在意识底下的无尽时刻拍了出来。而这种沉重至极反倒轻盈起来的悲惨基调,正是康宁汉写作时在格拉斯的音乐里听到的。
康宁汉和格拉斯在创作中互相启发,康宁汉用格拉斯的音乐找准了小说的叙述精髓,而格拉斯又在这部充满原著小说气质的电影中,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表达方式。《时时刻刻》中的格拉斯,比任何时候都要传统内敛,他不再钟情于那仿佛凌于空中的人声吟唱,也不再用合成器制造奇异的声响。一切都回归传统。
格拉斯抛弃了那些虚无缥缈的声音,选择钢琴为主轴,慢慢推动影片的发展。每一个乐段都以弦乐齐奏衬底,在钢琴的跳动乐思下,虽然没有排山倒海的宣泄,音符中也依旧流淌着无休止的重复。
《时时刻刻》是格拉斯最具画面感的作品。他的钢琴搭档米歇尔•瑞斯曼宛如流水般潺潺波动的琴音,加上深具命运意涵的管弦乐章、极为精致与现代化的演绎特质,以及巧妙的乐思,使得《时时刻刻》的配乐成为一篇饶富人性情怀的生活乐章。弦乐与钢琴的演进深具意识流色彩,悄无声息的和声变化,如潺潺流水般润滑透彻的旋律线条,能够立刻俘获听者的内心。
如果说,在《自然与动物:生命》中,格拉斯完成了对极简主义原教旨在形式层面的改良,那么,《时时刻刻》无疑体现了格拉斯用改良后的极简主义音符开拓画面深层内涵的潜力。
后来,格拉斯又用《时时刻刻》的手法完成了《丑闻笔记》(Notes on a Scandal)和《魔术师》(The Illusionist)这样的经典配乐。在这两部作品中,格拉斯延续了传统管弦乐的创作手法,其中的许多片段与《时时刻刻》有一定的相似性,不过在戏剧张力的营造上更进了一步。
这两部配乐中,我们不难听到随着情节的发展,管弦乐队由弱渐强层层递进,在速度和音响都到达顶峰时,随即戛然而止,或是回归到最初的平和状态。
这是格拉斯的后期作品中所特有的悬念制造方式,在重复的旋律演进中,仅用速度、力量和配器的变化来推进情节发展,制造戏剧效果,提振观众情绪。这种手法也时常出现在另一位极简主义配乐家迈克尔•尼曼的作品中,后者用极简主义法则创作的《钢琴课》配乐,至今都是电影音乐迷们津津乐道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