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
“松原"意即松花江、嫩江平原,简称松嫩平原。两汉至北魏为濊貊族部落国家夫余国地,北魏493年为高句丽所据。隋统一中原后,属靺鞨伯吐部。唐626年契丹部在此设立松漠都督府。辽初,松原地属达鲁噶部。北宋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此建立金政权。明代属兀良哈三卫蒙古族居地。
清代属吉林将军伯都讷副都统辖地,副都统驻伯都讷城。伯都讷城是清初“边外”(柳条边)七大军事重镇之一。清1682年,设立伯都讷站,是宁古塔将军境内西部通往齐齐哈尔城的重要通道。1693年,在伯都讷驿站南20里处建新城,名伯都讷新城(今扶余镇),添设伯都讷副都统专城驻防。1811年,设置伯都讷厅,驻伯都讷新城,同时设分防巡检一员,驻孤榆树屯(今榆树市),隶属伯都讷厅。1906年,伯都讷厅升改新城府。孤榆树屯巡检改设榆树县,由新城府领。翌年4月,裁将军,改隶吉林行省西北路道。1909年,裁撤伯都讷副都统。1913年改为新城县,隶属吉林省西北路道(1914年改称滨江道)。1914年新城县更名扶余县。1929年由吉林省直辖。东北沦陷后,隶属吉林省管辖。
1945年抗战胜利后,初隶吉江行政区,1946年划归嫩江省管辖。1949年划归吉林省管辖。1956年隶属公主岭专区,1958年改隶白城专区。1987年,扶余县改设县级扶余市。
1992年扶余市改设地级松原市,至2021年,松原市共辖1区2县1自治县,代管1县级市。
宁江区、扶余市:1906年始设榆树县,1913年改称新城县,1914年更名扶余县,隶属滨江道。1929年由吉林省直辖。东北沦陷后,隶属吉林省管辖。1945年抗战胜利后,初隶吉江行政区,1946年划归嫩江省管辖,1949年划归吉林省管辖。1956年隶属公主岭专区,1958年改隶白城专区。1987年扶余县改设县级扶余市,隶白城地区。1992年,县级扶余市改设地级松原市扶余区。1995年,扶余区析置扶余县,扶余区更名为宁江区。2013年,扶余县改设县级扶余市由松原市代管。 长岭县:1908年始置长岭县,属吉林省长春府,1914年属吉长道,1941年属四平省。1945年属辽宁省辽源专区。1946年先后属辽西省第二专区和辽吉省。1947年属辽北省直辖。1949年为吉林省直辖县。1956年属白城专区。1992年属松原市。
乾安县:1928年始设乾安县,1949年划归吉林省。1954年隶属吉林省白城专区。1979年隶属白城地区。1992年划归松原市。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郭尔罗斯”源于蒙古古部落名“豁罗剌斯”的译音,意为“江河”。前郭尔罗斯位于松花江南岸,故前郭尔罗斯蒙语意为“江南”。清代,郭尔罗斯前旗属于哲里木盟十旗之一,统属于清朝理藩院。1932年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属吉林省辖。1945年—1955年,郭尔罗斯前旗隶属关系多变。1956年,郭尔罗斯前旗改设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隶属吉林省白城地区。1992年改隶松原市。
四平市
唐置扶州,治扶余县。辽改扶州为通州,扶余县改通远县,仍为州治,金废。辽1018年置信州,治武昌县,置韩州,明废。清1821年,在梨树设分防照磨,属奉天昌图厅。1877年置奉化县,属昌图厅。1937年设四平街市,直隶奉天省;后为辽北省省会。1947年更名四平市。1954年,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由辽西省划归吉林省,四平市为吉林省直辖市。1958年,公主岭专区改设四平专区,专员公署驻四平市,管辖9个县。1983年,四平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四平地区,设立地级四平市。至2021年,四平市共辖2区1县1自治县,代管1县级市。
铁西区、铁东区:原为四平市城区,1983年,分别设立四平市铁东区和铁西区。
梨树县:1877年置奉化县,县治买卖街,属奉天昌图府。1914年更名梨树县,属奉天省洮昌道。1929年属辽宁省,1932年属奉天省,1941年属四平省。1983年属四平市。
伊通满族自治县:土名伊秃河。1913年始置伊通县。1942年伊通县与双阳县合并,称通阳县。1945年划归吉合区长春地区管辖。1945年为吉林省直辖。1946年通阳县复置伊通县、双阳县,伊通县、划归吉辽省辽北分省管辖。1948年划归吉林省直辖。1956年属怀德专区(10月改为公主岭专区)。1958年属四平专区,1983年隶属四平市。1988年,伊通县改设伊通满族自治县。
双辽市:辽置乌州爱民县,后废。清初系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部左翼中旗、后旗达尔汗王及勒葛合亲王的游牧处所。1902年,析康平县、奉化县(今梨树县)部分地区置辽源州,1913年辽源州改为辽源县,同年置双山县。1940年双山、辽源两县合并,称双辽县,属奉天省。1941年属四平省,1954年划归吉林省直辖,1956年划归白城专区,1958年划归四平专区,1983年隶属四平市。1996年,双辽县改设县级双辽市,由四平市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