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孔出气】指相互间言行如出自-人,常含贬意。《醒世姻缘传》六回:“那晁住媳妇就是合珍哥一个鼻孔出气,也没有这等心意相投。”《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新月博士常发议论,都和官僚一鼻孔出气,南方已无人信之。”
【一寸光阴一寸金】俗谚。意谓时间非常可贵,必须珍惜。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谓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依葫芦画瓢】比喻刻板地照着做。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楯(通“盾”)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方法或缺点来反驳或攻击对方。
【以天下为己任】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用自己模模糊楜的认识,想要使别人明白。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语出《旧约全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谓以同样的手段或办法进行回击。
【银样镴枪头】亦作“银样蜡枪头”。比喻表面看起来还不错,其实中看不中用的人。镴,锡铅合金,即焊锡,色白似银。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一个银样镴枪头。”
【有志不在年高】谓只要有志气,年轻也能做出优异成绩。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志气事情终究会成功。
【有其父必有其子】谓子肖其父。语本《孔丛子·居卫》:“有此父斯有此子,人道之常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过失或缺点则改正,无则用以自勉。本用于自省其身。后多用于指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指责时所持态度。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谓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想要别人不知道,不如自己不去做(多指坏事)。
【欲速则不达】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远水不救近火】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
【远水救不得近火】见“远水不救近火”。
【远水解不了近渴】犹言远水不救近火。语出宋陈师道《乌呼行》:“不应远水救近渴,空仓四壁雀不鸣。”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远亲不如近邻】谓好邻居比远方亲戚更能互相帮助。
【月晕而风,礎润而雨】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谓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语本《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后谓悔恨以前所作之非。
【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张公吃酒李公醉】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天后时,谣言曰:‘张公吃酒李公醉。’张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
【真金不怕火炼】比喻正确的事物经得住考验。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出《庄子·天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后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谓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旧时商店招牌招揽生意的用语。意谓同类店铺仅有这一家。后泛指独自垄断或独一无二。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全体的片面性。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形容了解的情况不全面。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因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形容统治者为所欲为,却限制人民自由。亦泛指自己任意而行,反而严格要求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