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成本管控与核算](https://images.weserv.nl/?url=https://hzimgs.oss-cn-hangzhou.aliyuncs.com/uposs/2022_01/21/1642736070vmznb9.jpg)
(1)成本报告与节超分析
企业管理层通过经济活动分析和成本分析报告,从报表中的预算收入和实际成本入手,对人工费、材料消耗的数量和价格、机械开支及其他费用进行对比,找出管理上的漏洞并完善制度,包括材料采购制度、限额领料制度、需要料计划制度等。
(2)纠偏 及时、准确的纠偏是成本控制体系的重要目标之一。
当出现差异时,企业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分析、决策和委托下级缓减偏差。通常按以下方式来处理:当期偏差小于3%,属于正常的偏差和波动,可继续施工,同时对偏差进行分析并予以纠正;当期偏差大于3%,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另外,针对产生偏差的不同原因,企业采取了不同的纠正措施:若因管理或技术造成成本增加,需加强管理,改进施工技术;若因物价上涨造成成本增加,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成本进行调整,同时应加强控制,进行精细化管理,向业主调整相应费用;若实际成本低于责任成本,则应分析原因,如果是因为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存在质量、安全、环保上的问题,则应采用成本控制表来落实责任、纠正偏差。
#05施工成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要点
(一) 施工成本事前控制要点
1、标书的编制。商务标编制时,在不提高总报价的前提下,可采用不平衡报价法,对早期完成的和预计工程量将增加的分项工程适当调增单价,以后期完成的和预计实际工程量将减少的分项工程适当调减单价,以有利于压价工程成本的改善和资金周转,减轻资金使用成本。
2、总承包合同的签订。在合同中加进不可预见因素条款和双方约束条款。总之,在合同中应为今后索赔建立理论根据。
3、工程成本的合理预测。工程成本的预测是项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克服了传统意义上成本管理依靠财务部门决算报表所带来的时效性滞后的弊端,避免了一旦反映在财务账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的现象。
工程开工前,应以定额标准为依据,分阶段(进场临设、基础部分、主体封顶、内外装饰等)分项通过划小核算单位,搞好施工图预算,测算出按工种,按部位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耗用指标;对各种技术方案、措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探索降低成本的各种途径,从而确定目标成本。
4、签订合理周密的分包和包清工合同。工程成本的确定,最终通过合同形式来实现。在签订分包和包清工合同时,要进行竞争承包,以调动项目最基层的积极性。在签订合同时要考虑全面、细致。对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都要有相应经济制约手段;工作范围及价格要封闭;一些大宗主材(模板、方木、钢筋)、易耗材料(铁丝、铁钉、扣件、回形销、螺杆)经测算后均要有量化指标并列入合同。单项合同签订后,要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和会签,建立考核制度,将合同细化,责任成本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做到层层把关,人人控制,以确保成本指标的完全实现。
(二)施工项目成本的事中控制要点
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在图纸会审时,对于结构复杂,施工难度高的项目,要加倍认真,要从方便施工、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确保质量,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几方面考虑,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对一些按定额取费明显亏本的子目,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替代措施,争取发展商和设计单位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