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之中的北江,干支流均发源于南岭山地,南岭是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北江一带向来是广东最重要的林区,从高空望去,多数山岭都被树木所覆盖,仿佛绿色的大海中起伏着巨浪。
“绿叶”丛中是艳丽的“红花”。北江流域内有不少由红色砂岩和页岩构成的红色盆地,如南雄盆地、仁化盆地等。红砂岩为流水切割后常形成陡峭的山峰,这种地形以仁化丹霞山最为典型,因而称为“丹霞地形”。色丹如霞,壁立如削,令人叹为观止。
北江流域同样存在着古人类的踪迹,人们在韶关市南十余公里的马坝石灰岩洞中,发现了“马坝人”化石。它的时代晚于北京人,但比柳江人早。
东江在整个珠江流域的最东部,三江中流程最短,干流仅为西江的四分之一左右,却几乎自成一局。东江流域最著名的高山是罗浮山,山跨博罗和增城,号称四百余峰,又被称为“岭南第一山”。飞云顶是罗浮山的最高峰,这里距海不过一百多公里,云开雾散的清晨,可以观看到海上日出奇景。
三江在出南海时互相接近汇合,形成河网纷杂、纵横交错的珠江三角洲。由于水网密集,纵横交错,方向莫辨,仅出海口就有8个,分布在广东省境内6个市县,被形象地描绘为“三龙吐珠,八门入海”。
其中,虎门形势险要,是我国大陆南方通海的重要门户。清代,林则徐在虎门销毁了贩运到广州的鸦片,广东军民在这里同英国侵略军展开血战,中国近代史在此写下不朽的一页。
02.大河古风,岁月如歌
盘古开天地,舜帝南巡,珠江流域遍地是传说。“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之位焉,是为帝舜”。苍梧之野,相传是舜帝殚精竭虑,为珠江苍生献身之地。
然而,五岭逶迤,林莽苍茫,自古就是岭南与中原交往的屏障。直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兵分五路,挥戈直指岭南,珠江流域成为了帝国疆域的一部分。
秦始皇发兵50万,过五岭,经灵渠,直扑岭南。这50万大军中,有一个来自河北的小伙子,十几年后,他由一个小小的尉官成为封疆大吏、一国之主。他就是南越国的开国君主——赵佗。
赵佗在当时有着极好的口碑,他从中原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史称“赵佗王南越,稍以诗礼化其俗”,岭南“化风日兴”,“学校渐弘”,珠江流域出现了历史上的空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