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内还保存着一块明正德六年(1511年)由皇帝颁发的圣旨石碑)
“如今,荣绣陈氏已传40余世,发枝人口达1万多人,世居大义有6000多人,族中八世同堂,人才辈出,为闽侯乃至福州地区的一大家族。”大埕村文化协管员、荣绣陈氏宗亲陈九麟说。
各界筹谋古建获“新生”
修缮一新祠堂重“文化”
荣绣陈氏祠堂位于大埕村的中央,背临石鼓,面对吉山,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民国甲子年(1924年)里人集资重修扩建,大门的青石匾上还有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曾孙、原福建省财政厅厅长林炳章书写的“荣绣陈氏祠堂”六个阴刻楷书。1992年,荣绣陈氏祠堂被公布为闽侯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荣绣陈氏祠堂位于大埕村的中央,背临石鼓,面对吉山,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
提到祠堂,许多人都会在脑海中呈现出一种严肃沉闷的感觉,然而作为世代簪缨的大族,荣绣陈氏的族人们用其充足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座与众不同的民俗胜地。

(祠堂大厅)
在大义村参观陈氏祠堂,会得到颇多不同的体悟。祠堂的厅堂宽阔整洁,建有戏台、大厅、看台、天井等诸多祠堂共有之功能规划。该祠内保存有不少联匾,造工考究,多出自名人名家手笔,其中大厅中央神主龛上方名相张居正手书的“博雅茂正”匾额更是分外引人注目,昭示着这座祠堂不同凡响的身世,令人不禁心生敬意。在体现祠堂庄严肃穆之感的同时,陈氏族人又发挥巧思,在祠堂外设置华表、铺筑长廊、种植花木,构筑了一个颇为精致的祠前小公园。

(大厅正中神主龛上方名相张居正手书的“博雅茂正”匾额)
“其实现在的祠堂是在原建筑的基础上,经过翻修改建的,祠堂自明朝起,矗立了近600年,却在2013年6月11日因连日暴雨的侵袭而坍塌,而最先塌的就是戏台。”提起祠堂坍塌的经历,宗亲陈金海难掩痛惜。
令人振奋的是,陈氏祠堂坍塌的消息传开后,不但是陈氏族人心心念念,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极大的。大家踊跃捐款,筹集资金后便开始组织人员对祠堂进行翻修,“期间,我们还专门去县内各处的祠堂实地考察了宗祠建设,吸收经验,并请来了在古建筑修复方面最为专业的建筑设计公司,确保陈氏祠堂的修建更加新颖。”作为修复小组成员之一的陈金海说道。




(历次祠堂修缮扩建,陈氏家族的宗亲和友人赠送的楹联•林明秋/摄)
就这样,在尽量保留祠堂原貌的基础上,新建的陈氏祠堂扩大了戏台等内部设施、还添置修建了祠前公园、长廊等建筑,修复工程于2015年12月基本完成。整个祠堂修葺一新,人气也旺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