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下,当时的建设速度可以用神速来形容。“头天看到还是半截房子,第二天就完工了;头天看到还在平地基,第二天都开始建起房子了。”廖宣州说。
宿舍、食堂、招待所、印刷厂、办公室等都陆续建好完工。荒山大变样,从杂草遍地到密密麻麻都是房子,有1000多幢。更让廖宣州印象深刻的是,一周时间内,一条377级的石台阶由山脚直通山顶,一座能容纳上千人的大礼堂也同步建成。“山上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场景,大家拿出了十足的劲头为国家和人民找油气。”回想起以往的建设场景,廖宣州依然激动不已。

廖宣州
2010年,中国石油人在距红村仅10多公里的地方成功开钻了中国第一口页岩气直井,如今,这块石油热土又成了成渝建设“气大庆”的主战场,曾经的红村会战遗址也在进行再开发和保护,廖宣州不仅根据他的记忆给了很多指点和建议,更是给一波又一波前来参观的人群讲述当年的石油大会战故事。
“我相信红村精神不朽,现在又在很多年轻的石油人又来到威远开发页岩气,我期待红村精神在新时代能够继续发扬下去,我会继续坚守在这里。” 廖宣州说。
目前,内江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和老模范等“五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开展了邀请战斗英雄来讲座、将纪念馆和亲历的老人讲故事相结合等方式,更为生动形象地向年轻人讲述党史故事。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