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白沟”虽然扬名于民间,细究起来却有多种歧说。新乡的一小段或由地质地貌引起,是它的童年期,就像乡间的孩子一样,没有先生取名,顺口叫作“白沟”。倒是白洋淀北的白沟和至今兴旺的白沟镇,明明不在白沟运河的一条主线上,怎么自己给自己也起了“白沟”的名字?但细细推究,这个白沟北邻拒马河,从古至今也是海河河系的九河之一,在辽宋时代是楚河汉界般的一条界河,燕云十六州归辽之后,这里一直有很大的榷场,即便是清末民初,也有小货轮在天津和白沟之间穿梭往来,它加入白沟的家族即卫运河的家族,有充分的理由。只是那里的地貌并没白色,当地人只好解释说,其时的河湾里,开满了白莲花,花开时节,银白一片,不叫白沟又怎么个叫法。
倒是卫运河和漳卫运河的雅称,来自传统文人,那大约是从《诗经》里感悟出来的,淇水流经卫公好鹤之地鹤壁和淇滨。《诗经》里涉及淇河的诗有50多篇。“洪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而《淇奥》的“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也有无限风情在其中。
但不论怎样去称呼它,这一带都处于古卫地,也就得名卫运。卫运河到达天津,长度已经超过400公里。流到馆陶以后,漳河加入,也就称为漳卫运河。漳河也发源太行山区,有清漳河浊漳河之分,在河北涉县汇合。漳河古称衡漳,衡即横,是一条游荡不定的河,经常决堤,流经的下游河道也是黄河古河道。卫合河水。一部分在馆陶汇入卫运河,一部分通过四女寺减河流入德州境内再入运河,而四女寺水利工程枢纽的修建,也是为了减轻它的危害。
由于气候的阶段性变化,大水漫灌下的农业用水,又造成地下水的超采,也造成华北平原的超级大漏斗,四女寺水利工程枢纽预想的航运功能,缺少用武之地,运河活力也有所大减。但近年来,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的同时,与黄河关系密切的北方运河城市,也开始了“宜航则航、宜游则游”的多种努力,从河阳一路走来的卫运河,也面临新一轮机会。(冯并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