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1回: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孙悟空出生于春秋中叶,那时候没有楷书
前面分析了,孙悟空出生的时间大概是在春秋中期,这个时间可以推算出来的,孙悟空从出生到闹地府是342年,书中交待很清楚。闹完地府上天做官,先是做弼马温、一共是天上半月、人间就是15年,后来当齐天大圣,回到花果山时,孙悟空自己说是在天上半年,老猴四健将说是百十年,也就是100-180年,大闹天宫被抓,放在老君的八卦炉里被煅烧了49天,也就是人间49年,那么孙悟空从出生到被压五行山的时间为342 15 50 100~180等于507-587年,王莽篡汉是公元8年,以此倒推,孙悟空的出生时间是公元前580-500年之间,这段时间是东周的周简王到周敬王时期。这个时期是楚庄王与晋国争霸的时期,老子、孔子也是在这个时候活跃在春秋舞台上。
我们来理一理中国的文字字体发展史:
第一阶段:上古的结绳符号等到甲骨文时期
。根据传说,黄帝时期的仓颉首创文字,但具体造了什么字并不清楚,也许就是一些象形符号,还是一些结绳符号。这种原始的文字发展到商朝,形成了第一代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不仅有大量的象形字,也有形声、会意、指事、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比较成熟了。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第二阶段:西周到春秋战国的
籀文
或大篆时期
。周武王伐纠建立西周后,文字也在向前发展,这个时候的文字不仅刻在龟甲上,也刻在鼎及其它器皿上,甚至发展到写在竹片、木片上。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字都不统一,整个周朝的文字,统称籀文或大篆。
第三阶段:秦始皇统一文字,形成小篆或秦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展了统一全国度量衡及统一文字活动,所有六国的文字全部统一为秦朝的文字——小篆,李斯操刀了文字统一工作,李斯的小篆现在还可以看到,像《峄山碑》、《登泰山碑》等。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象形意味转薄,符号色彩更重。

大篆、小篆、隶书
第四阶段:隶书阶段
。隶书从秦朝就开始出现了,传说是一位坐牢的狱隶程邈所创,到西汉逐渐取代了小篆,成为西汉中后期的主要书体。东汉隶书进一步发展成熟,呈现了明显的蚕头雁尾、蚕不二设、雁不双飞的书写规则。
第五阶段:楷书又叫真书阶段
。楷书在西汉就已经萌芽,到了东汉逐渐规范起来,东汉末年已经非常成熟,东汉末年到三国魏晋时期,是楷书的成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楷书的代表书家就是钟繇。楷书到唐朝发展到巅峰。

东汉后期,楷书成形
第六阶段:行书草书阶段
。草书是从东汉汉章帝时就已经出现了,汉章帝首创草书,因此叫“章草”,章草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了三国两晋,在楷书基础上出现了行草,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再后来行书又发展出大草、狂草等。
通过以上梳理,中国在东汉后半叶才出现楷书。孙悟空出生的春秋中后期,那时候文字字体是大篆、籀文,根本没有楷书。所以,这又是《西游记》里的一大“穿越”现象。
当然,这是吴承恩有意为之,不是疏忽。因为古代文人,书法是基本功,必修课,吴承恩作为一个文人,不可能不知道书法发展史,也不可能不知道楷书是在东汉后半叶才出现,那时候孙悟空已经被压五行山下了,吴承恩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