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家湾 据查,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柴姓建村,因村处还乡河湾,故冠以姓氏取村名柴家湾。
西高庄 据查,清代高姓建村,始称高庄。后因村中部分人向东迁居,遂分两村,该村居西,称西高庄。
庞庄 据查,明初庞姓自山东迁此立庄,始称庞庄。
东高庄 据查,该村原与西高庄为一村,后分两片,该村居东,称东高庄。
杨桥 据查,清代赵姓建村,称赵家庄。适有还乡河下游霍氏财主,为富不仁,人言霍氏发家皆仰仗上游河水所照(赵),赵家庄遂改村名扬桥,寓意桥扬得高,桥下水自然大,便将火(霍)冲灭。后扬桥又演成杨桥。
苏庄 据查,明末苏氏自山东迁此立庄,故称苏庄。
西吕各庄 据查,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吕姓建村,故称吕各庄。1962年分东西两村,该村居西,称西吕各庄。
东吕各庄 据查,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吕氏建村。称吕各庄。1962年分为两个村,该村居东,故称东吕各庄。
比古岫 据查,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有人自东马庄迁此定居,繁衍成村后,因三面环山,村人多崇古,遂起村名比古岫。
石盘炉 据查,唐代建村。传说初时该地有一寺庙,内有石制香炉一座,并有八棱石碑,上刻:北有九龙岭,此有石香炉。遂借此得村名石盘炉。
徐庄 据查,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徐氏建村,故称徐庄。
韩岩头 据查,清初韩、聂两姓建村,故初称村名韩家聂,后演成韩岩头。
五凤头 据查,明初建庄,因周围有山峰五座,村居山下,遂得村名五峰头,后演成五凤头。
魏庄 据查,明末魏姓建村,故称魏庄。
北曹庄 据查,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曹姓建村,遂称村名曹庄。因属县内重名村,1982年更名北曹庄。
前刘城子 据查,明末刘姓建村,因此地依山傍水,官军欲于此修筑城墙,后不知何故停工,将城墙修在今遵化铁厂村,遂得村名刘城子。以后又分南北两个村,该村居南,故称前刘城子。
后刘城子 据查,明末刘姓建村,因旧时官军曾于该处修筑城墙(后停工,迁至遵化铁厂村),遂得村名刘城子。后有部分村民搬至庄南另建新村,称前刘城子,该村居北,称后刘城子。
白草坡 据查,明末杨、周两姓建庄,因村址附近山坡的山石呈白色,故借此得村名“白家坡”。后经杨姓改成白草坡。
赵庄子 据查,明末赵姓建村,故称村名赵庄子。
姜 家 营 乡
姜家营 相传,唐代姜姓建村,始称姜家营。(后村中姜姓皆无,只存墓地。)
夏庄子 据查,明代建村。因当时附近有夏姓坟地,故借此称村名夏庄子。
李富庄 据查,明代建村。因村址偏歪,初称咧庄子。后演称李庄子,因属县内重名村,1982年改称李富庄。
小峪 据查,明代建村。因其三面皆山,故称小峪。
袁各庄 据查,唐代袁姓建庄,故称袁各庄。
姚庄 据查,明代姚氏自山东迁此立庄,故称姚庄。
石匣 据查,明代建村。因村址地下多角石,遂得村名石匣。
石王庄 据查,清代石、王两姓建村,遂称村名石王庄。
郭庄子 相传,唐代建村。适时有洪、郭两姓先后而至,各自欲以自己姓氏而称村名,争执不下,后终因郭姓势大,而定村名郭庄子。
何庄子 传说唐代何姓建村,故称村名何庄子。
左 家 坞 镇
才庄 据查,清初才姓建庄,故称才庄。
北凹凸 据查,明代建村。因村址坐落在高低不平的山坡,故称凹凸。后人丁繁衍,村落扩大,分成东、西、北三个村,该村居北称北凹凸。
西凹凸 据查,该村原与北凹凸为一村,分开后该村居西,称西凹凸。东凹凸据查,该村原与东、北凹凸为一村,分村后该村居东,称东凹凸。石窝据查,清初建村。因附近山上石料丰富,遂得村名石窝。山头庄据查,清初建庄。因位于牛石山之南,借此命村名山头庄。
新王庄 据查,明末王姓自附近凹凸村迁此落居,初称南凹凸。1948年,因村中皆为王姓,改称小王庄。1953年,又改称新王庄。
北张庄子 据查,清初张姓自遵化铁厂迁于岭北建村,遂称北张庄子。因修邱庄水库,1962年搬至岭前,原村名未改,仍称北张庄子。1982年改称北张庄,后又改为北张庄子。
杨古塔 据考杨氏墓碑,该村系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杨氏建庄。因村西有山,名塔山,遂冠姓氏得村名杨古塔。
叩甲寨 据查,清初陈氏随清兵入关至此定居,初称村名叩花寨,因花与甲谐音,遂演成今叩甲寨。